陳立書醫師: 怎麼選擇? WFU

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怎麼選擇?

怎麼選擇?

作者:陳立書




[選擇那個能擁有最多選擇的]

我喜歡網球。網球的規則就是把球放進界內,這種不能越線的規矩,深得我心。對於該如何生活,我有許多想法和規矩。上班前得吃早餐,每天盡量只洗一次澡,每兩天運動一次,諸如此類的細節,各種界線。

網球越線,出界,out,失分,輸。書,越線,out,失敗,人生出局。

網球,如果練習時只想著把球送進界內,是打不出致勝球的。較好的做法是,先將力道提升,轟出界外,有了這樣的力量後,再收一點力,將球控制在底線附近。

如果說,人天生總先規避損失,那麼努力不越線的我,是在避免失敗,還是因為缺乏嘗試,而錯失許多機會呢?

比賽有輸贏,但人生是賽局嗎?關係是賽局嗎?

勝敗輸贏,守規矩與否,成敗與否,被套上因果關係,也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走到十字路口時,疑惑太多,不知該如何選擇,我也只能,選擇那個能擁有最多選擇的。


[選擇外在或內在目標]

有一個觀點在我腦中:我應該要不斷設定一個新的並且可以達成的目標,以不斷進步。

如果設定的是外在目標,對於未來是否能夠達成目標的念頭會製造焦慮,而回顧過去已達成的目標這樣名為成就感的念頭會製造興奮。或焦慮或興奮的情緒會伴隨身體感覺,我可能因著這個感覺(feeling)而勇敢地(gut)直覺地(gut feeling)調整或改變目標,或只是將目標切分階段,只為了讓這個感覺趨近於一種伴隨痛苦的舒服,像是按摩的痠痛與放鬆。大目標得到大焦慮大興奮大痠痛,小目標得到小煩惱小開心小放鬆。這樣看來,這種永遠不滿足的心理所產生的焦慮感和對於持續進步的興奮感是同一種感覺的不同詮釋,只是加上時間的錯覺。

如果設定的是內在目標,放下外在目標那種失去甚麼的念頭會製造失落與痛苦,而自我的消融會達到自在與平靜。或不捨或平靜,我可能在外在目標與內在目標間擺盪,就像是創傷治療般,在過去與現在之間來回擺盪。或許會瞥見,一切外在的成敗得失都是新鮮如初見,沒辦法也無需去解讀為什麼事情這樣發生,外在目標的達成或不達成只是自然而然,無須控制勉強也無法操縱強求,也只能臣服。

人生總是會到一個階段,當選擇外在或內在目標時,也只為了讓這個感覺趨近於一種伴隨痛苦的舒服。


[薛西弗斯溜滑梯]

薛西弗斯推著巨石上山;孩子玩溜滑梯。同樣沒有可以明說的意義。推著巨石上坡的目的就是推著巨石上坡;溜滑梯的目的也只是溜滑梯。巨石滾回原地;孩子溜回低處。卻是不一樣的情緒。

在我轉換工作跑道的期間,要從舊地方離職,準備面試新工作,以及即將面對新地方的適應期,我時常因為身心的遲疑和擾動而焦慮。正好八週正念課程就落在這個時候,輕巧剛好地,銜接了所有沒有規劃的安排。換工作的壓力壟罩,擔心的想法不斷,然而當那最令人擔憂的會談結束時,我才驚訝地發現這幾個月下來事情總是順利地發展,腦中的耳語擔憂都不是真實,也只在過程中徒增不必要的壓力,慶幸我最後能了解這點。回頭來看,只有感謝,水到渠成。

網球雙打比賽,與其自己在場上拿下最多分致勝球,不如讓其他三位球友都在場上盡情發揮,才能達到一起成就一場比賽的喜悅。一群人去唱歌,與其自己點些冷門歌曲一枝獨秀,不如幫其他人伴聲歡呼炒熱氣氛,才能達到賓主盡歡的共鳴。這樣時常覺察身旁的人是否也「樂在其中」,無關乎自己能否證明甚麼,甚至多半是自己願意捨棄些甚麼,其實更能體現生命的品質。人生旅途中,如何做出取捨,我想是為了達到,身邊所愛的人快樂的最大值。與其自己成天埋首追求人生的成就或靈性高度,不如真實地承認不該讓所愛的人為自己犧牲,或至少,只是成全自己愛的人,單純的快樂。

人生的許多選擇,在旁人看來,像極了推著巨石堅持了好久,卻又突然轉身溜下了滑梯。那是薛西弗斯溜滑梯,他突然明白推巨石不為了登峰,就這樣看著石頭滾落,再跟著一躍而下,打破神話般地永劫回歸。或許旁人看來仍會感到絕望,誰叫我們把孩子做的許多事,都看成了薛西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