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書醫師: 2024-06-09 WFU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該怎麼和孩子互動?

該怎麼和孩子互動?

作者:陳立書




[選擇與界線]


晚上十點,熄燈,要睡了。糖(四歲):「睡覺太久了…我想要看書…」

我的腦中轟轟作響,「早睡早起才長得高!」、「開大燈看書才不會近視!」。

試著教些道理,我說:「明天早上要去玩,如果太晚起床,那邊就會關門了。」

糖:「我會起床的,我是說真的。」孩子也說起道理,像是鏡子。

糖:「我可以去書房看書嗎?可以在這裡看書嗎?」

想要給她選擇,但我心裡有些不情願,仍期待她早點睡覺。試著說出界線,我:「不能在這裡開燈,這裡大家要睡覺了。」

於是,糖便在臥室的淡黃小燈旁,翻著一本本的童書。等我起身發現她沒有去書房時,她已經看了五、六本了。我偎身在她耳邊悄聲:「妳還要再看幾分鐘?」沒等她回答,我已躺回枕頭。

妹妹看完手上那本,便爬回自己的枕頭,抱著猴子玩偶,睡著了。


噢,我還記得她昨天說的:「這是我的眼睛,我可以自己決定!」



[如果能換到一個回吻]


一個男人,親女兒的臉頰,和吻愛人,感覺是天差地遠的。


親吻女兒,接觸一個美好的存在,封存一段再也不重來的記憶。


親吻女兒,不是為了傳遞愛的期許,柔軟,溫熱,髮香,專注的宇宙,啵。


親吻她,如果能換到一個回吻,便能安眠了。



[組樂高的共時性]


和糖一起拼樂高,她開心地坐我身邊,踢著腳,把玩著橘色的透明小顆粒,喃喃自語:「先疊起來喔,等一下要用再拆開。」


我正專心研究說明書,轉頭發現她將兩個1×2扁磚上下拼在一起。

這種組合方式很少用到,因為重疊的扁磚很難拆開,要用到拆磚器和底板。

我有點著急:「哎呀,不可以這樣疊在一起,那會很難拆開,以後不要這樣疊喔,好嗎?」然後便拿拆磚器俐落地拆開了。


我繼續組裝。糖低著頭,開始啜泣。


我:「妳在難過嗎?是因為我太兇了嗎?」

沒有回應,也沒有抬頭,糖不喜歡被看到哭泣的臉。


我:「如果要我抱妳的話跟我說喔。」我便繼續組裝下去。

然後在五頁後的說明書,看到了一個步驟:將兩個橘色透明1×2扁磚上下重疊。



[受到誰的召喚,來陪孩子走一段路]


陪伴孩子成長,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心理準備,需要被形容為“高品質的陪伴”的專注與覺察。不過,人來世上走一遭,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哪有多餘時間精力呢?


再多幼教理論,也無法教會孩子小心謹慎。當孩子“不”小心而受了傷後,才會學到小心。再多鼓勵誘導,也無法教會孩子勇敢。當孩子為了保護“不”勇敢的朋友去挺身而出時,才會學到勇敢。


那麼關於教養的解答就呼之欲出了。活出良善、積極、與人互惠的自己,做孩子的榜樣,那些無法教導的,孩子終究會從我們身上學到。


陪伴孩子時,發現腦中的聲音,總是在催促著,像是:「教她注音和詞義吧,讓她熟悉中文,對閱讀有幫助。」,或是:「教她下棋吧,讓她練習專注,對學習有幫助。」。選擇忽略這些聲音,拿本書,坐在她身旁。她畫圖,我看書,讓念頭浮起再散成泡沫。她轉頭看我,我稱讚她的畫,覺得她的害羞很可愛。


當我急著想看見孩子的笑容,我會太常買她們喜歡的玩具,盡可能滿足她們,這可能營造一種,想要什麼就能得到的氛圍。


當我急著想抹去孩子的皺眉,我會讓她們在正餐前吃零食,這可能阻礙了她們的營養攝取。


當我急著想擦乾孩子的眼淚,我會用成人的力量來解決問題,用成人的邏輯來說明道理,這可能讓她們誤以為,眼淚是專屬於不成熟者的軟弱。


當我為孩子做一件事,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孩子?如果孩子得獎,不禁想說些鼓勵的話時,要謹慎,莫將人的價值建立在成就上。不知該說些什麼時,可以先什麼都不說,免得掃了得獎的興。把鼓勵留給那位沒得獎的孩子,來看見努力的價值。



[安靜的孩子]


早上七點,刷牙前,我想看看妹妹(三歲),好奇她是不是又睡回籠覺。到床邊,發現她正坐著,拿著衛生紙在擦床墊。床濕了一片,想著該不會尿床了,一細看發現,她臉上頭髮上都是白色豆花般的殘渣,心裡驚訝著,她竟然默默地在擦著自己的嘔吐物,趕緊抱她去廁所洗臉換衣服。


傍晚六點,妹妹坐在床上,不斷點頭如搗蒜。床上擺滿她喜歡的食物,但她沒有一樣吃得下。點滴纏繞的小手,機器蜂鳴,護理師前來更換輸液,酒精揮發在24度C的中央空調,刺鼻,暈眩,雞皮疙瘩。身為腸胃科醫師,照顧孩子,對我來說,最困難的部份,是等待。

我:「想要躺著嗎?」搖頭。

我:「肚子會痛嗎?」點頭。

我:「手腳會痠嗎?」搖頭。

彼此沉默半晌。

我:「是因為怕躺下來會吐嗎?」點頭。

我:「是因為早上躺在床上吐了,現在不敢躺下來嗎?」點頭。


如同過去我聽過的無數次,我腦中閃過這個尷尬的提問:「為什麼這麼安靜?」。或許,正努力收拾自己闖的禍,沒有時間去求助;或許,身體的不舒服讓腦袋打結,不知道要說甚麼。如果老師說我的孩子,在學校都很安靜、很乖,我會感到擔憂與害怕。因為那或許代表,嚴厲的管教讓她不敢表現她自己,可能不只是不敢像在家裡那樣,調皮地玩耍,甚至可能是不敢舉手說要上廁所,更遑論和其他孩子衝撞般地互動。


我畢竟相信,敏感如蘭花,悉心照料下便能令人驚艷地綻放。我抱著她,肩膀枕著,感受她隨呼吸起伏的胸膛,試著讓自己的呼吸與她同步。



[不想被打擾]


午後的陽光透進窗簾,我躺在落地窗旁的床墊上,沒設鬧鐘。醒來時,眼前一片藍,陽光在眼底留下了負片。一眨一閉,不急著讓念頭湧入,不急著確認待辦清單,只想靜靜地享受這片寧靜,不想被打擾。


當孩子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時,不只是不需要爸媽幫忙,還相當排斥我們的關注。

彤五歲時,不喜歡我們在她跳舞時拍攝,她會皺著眉頭,用手揮動,看起來很像是在說:「很臭!」,但我們明白,那是在示意我們不要干擾她。

糖四歲時,不喜歡我們在她畫畫時看她,會大聲地抗議:「不要看我!」。也許,當她們在興頭上,而湊熱鬧的我們,是真的有點擾人。


為了維護孩子的安全,以及緩解我的焦慮,我的眼角餘光從未真正移開過,常在她背後探頭探腦地。偶爾拍張照,欣賞孩子自由地專注。讓愛在靜默中繼續綻放。



[孩子失敗,不代表你很失敗。]


或許因為直接稱讚對方顯得尷尬,便稱讚對方的孩子:「哇!拿市長獎喔,爸媽真會教!」

這樣的話從小聽到大,就會知道甚麼是"社會觀感"。

我能做到不去在意陌生人的觀感,仍是很難放下對孩子的責任感。那包括了生她、愛她、養她、教她,還有滿足她、保護她、尊重她、成全她,甚至還有更多彰顯我的控制慾的,確保她的健康、人格、教育、階級。

彤表情嚴肅,口吻生氣:「我不喜歡你這樣說話,你這樣沒有在稱讚我。」

的確,我沒有在稱讚她,我是在指導她,可能聽起來還有糾正的感覺。

沒有人喜歡被糾正。建議的背後其實都是指責,指責會帶來"不被愛"的感受。

孩子遇到困難時,會挫折、會沮喪,這不表示她們需要大人的幫忙或指導。當我們對孩子說出一些建議,多半是因為我們心疼孩子,希望她能夠開心,希望她能夠照我們的方式去遊戲、去學習、去成功,畢竟我們是成年人,要我們眼睜睜看著她失敗,可能心裡會內疚、會自責、會惋惜。

成長來自犯錯。即使我們高效率地移開了孩子跟前的障礙,當我們不在她身邊時,她仍可能會跌倒。

在公園,有擔心孩子受傷,嘴裡叨念著注意安全的家長;也有坐長凳上滑手機,不曉得孩子正在做甚麼的家長。那些都是我,我在他人眼裡看見我自己。依著情境,選擇不同的應對。做選擇前,那裡有短暫的空隙,平靜無波。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脂肪肝】症狀有哪些?會好嗎?飲食改善?案例分享

【脂肪肝】症狀有哪些?會好嗎?飲食改善?案例分享

作者:陳立書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脂肪肝】的5個預防方法。


1. 【脂肪肝】的5個預防方法!

每5個人就有1個人有脂肪肝。 

以下是預防方法

a. 少吃果糖(Fructose)、少吃油。

b. 多運動、避免久坐。

c. 睡眠充足

d. 戒酒。少量飲酒,對健康也有害。

e. 益生菌。當腸內菌失衡時,腸內的毒素會經由門靜脈進入肝臟,導致肝發炎、脂肪肝。


2. 脂肪肝是什麼?

脂肪肝(Fatty Liver),就是脂肪堆積在肝臟。

分為兩種,一種是酒精造成的脂肪肝

另一種,是代謝功能障礙相關的脂肪肝(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代謝功能障礙,只要有下列其中一種,就符合

(1) 過重,定義是BMI>23。

(2) 糖尿病

(3) 下列風險因素有2項,就符合:

a. 腰圍增加。太胖。

b. 高血壓。

c. 高三酸甘油脂。

d. 高密度膽固醇過低。

e. 空腹血糖>100。

f. CRP過高。表示身體在發炎。


3. 脂肪肝有哪些症狀?

輕度脂肪肝不太會不舒服。

如果脂肪肝變嚴重,引起肝臟發炎,可能會有噁心、疲倦、右上腹脹。


4. 脂肪肝是如何產生的?

當身體代謝功能變差,產生胰島素抗性(Insuline Resistance),身體便會開始堆積脂肪,也會堆積在內臟,造成脂肪肝,甚至引起肝炎。


5. 脂肪肝有哪些原因?

a. 酒精:有脂肪肝的情形,建議戒酒。

b. 高血脂、肥胖、代謝症候群:有脂肪肝,就表示身體代謝變慢了,脂肪代謝不足,累積在內臟。

代謝症候群:腰圍過大(男>90cm,女>80cm)、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項中有3項,就是代謝症候群。


6. 脂肪肝需要做檢查嗎?

a. 超音波:能檢查脂肪肝,將脂肪肝分成輕度、中度、重度。

b. 肝維維掃描(Elastography):能評估肝臟纖維化程度。

c. 抽血檢查:能檢驗ALT、AST,看是否有肝臟發炎,並且計算肝纖維化指數(Fibrosis 4 Score, FIB-4)。

d. 肝臟切片:如果懷疑嚴重纖維化,要做切片病理檢查。


7. 脂肪肝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要改善脂肪肝,跟著我這樣做。


(1) 減重:減重是最重要的非藥物治療,減重達5%,便能改善脂肪肝。


(2) 戒糖

甜食,裡面有果糖、蔗糖,要少吃。

醣類,米飯、麵包,要少吃。

糖和醣類,會升高血中三酸甘油脂,造成血中脂肪過高,最後堆積在肝臟。


(3) 增加蔬食

多吃植物油,有高血脂的人,會不敢吃油,但其實,植物油是對身體好的油,是好的膽固醇。

增加好的膽固醇,能改善脂肪肝。


(4) 多運動

身體代謝變慢,會導致脂肪堆積,堆積在內臟,就造成脂肪肝。

一週至少運動3次,能加速身體的代謝,讓脂肪不容易堆積。


(5) 戒酒


逆轉脂肪肝,必吃香蕉?

幫大家搜尋了一下,國際的脂肪肝研究文獻,有3篇:

第1篇說,綠香蕉的皮的萃取物,能改善脂肪肝。

第2篇說,綠香蕉的抗性澱粉,能改善脂肪肝。

第3篇說,黃香蕉富含的酚類,能改善脂肪肝。


改善脂肪肝,可能香蕉真的有幫忙吧。

但是,沒有熟的香蕉,還要連皮一起吃,我是辦不到(攤手)。


8. 脂肪肝有哪些藥物治療?

a. 降膽固醇藥物:如果有高血脂,用藥物能同步改善脂肪肝。

b. 維他命E、保肝藥:肝炎患者可以服用。

c. 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Metformin)、GLP-1 RA、DPP-4i、SGLT-2i、PPARa。


9. 脂肪肝要追蹤嗎?

沒有肝臟發炎: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和抽血檢查。

有肝炎:每6個月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和抽血檢查。


10. 脂肪肝會變肝癌嗎?

脂肪肝會引起肝臟發炎,持續發炎會肝纖維化,演變成肝硬化,可能長出肝癌


11. 案例分享

我有脂肪肝,嚴重嗎?




參考資料:

Clin Mol Hepatol. 2024 Jan; 30(1): 16–36.


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膽結石】症狀有哪些?怎麼辦?能吃什麼?案例分享

【膽結石】症狀有哪些?怎麼辦?能吃什麼?案例分享

作者:陳立書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膽結石】的5個預防方法。


1. 【膽結石】的5個預防方法!

大約每10個人就有1個人有膽結石。

以下是預防方法:

a. 少吃油、少吃糖

b. 戒菸

c. 多運動、避免肥胖。

d. 補充膳食纖維

e. 維他命C咖啡,可能有幫助。


2. 膽結石是什麼?

膽囊中的膽汁,形成結晶,細碎的叫做膽沙,一大顆的叫做膽結石。

有三種分類,膽固醇結石(Cholesterol Stones)、色素結石(Pigment Stones)或混合結石(Mixed Stones)。

台灣人大多是混合結石


3. 膽結石有哪些症狀?

大部分有膽結石的人,一生都不會有症狀,常常是接受檢查時,意外發現的。

可能的症狀有:

a. 上腹痛、背痛

典型的膽絞痛,是在飯後,位置在右上腹、右肩胛骨。

比較不典型的,也有人在沒有吃東西時痛,或晚上痛。

b. 腹脹噁心、嘔吐

c. 發燒:表示可能膽囊發炎。


4. 膽結石是如何產生的?

膽囊收縮功能不好,膽汁長時間在膽囊中,會先形成膽沙,再慢慢變成膽結石。


5. 膽結石有哪些原因?

a. 懷孕:懷孕期間,雌激素升高,膽固醇分泌增多,黃體素延遲膽囊排空,導致膽結石。

b. 肥胖:BMI>30的人,容易有膽結石。

c. 糖尿病

d. 高三酸甘油脂

e. 快速減重


6. 膽結石需要做檢查嗎?

腹部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膽囊發炎,膽囊發炎會發現膽囊壁變厚(>4mm)、膽囊脹大(長軸>8cm)、或膽囊周圍積液

檢查膽囊前要空腹8小時。


7. 膽結石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a. 膽結石“無法”靠食物療法排出,搜尋到的“排石法”是民間傳說。


b. 膽結石“無法”用體外震波碎石,因為不安全,可能引起腹膜炎。


c. 3餐定時定量

像是168斷食法,可能會因為16小時期間沒有吃東西,膽汁都停留在膽囊中,可能形成膽結石。

但其實可能性很低,就多個百分之一左右。

如果因為肥胖,想要減重,可以先做超音波檢查,看看是否有膽結石,再選擇適合的減重方式。


d. 多補充膳食纖維。研究指出,每天補充30克膳食纖維,可以減少膽結石風險50%。


8. 膽結石有哪些藥物治療?

a. 膽石溶解藥物:Ursodeoxycholic Acid,效果不太好。


9. 膽結石有哪些手術治療?

膽結石大於3公分時,因為併發症機率較高,會建議開刀。

手術方式,目前多半是用腹腔鏡,術後恢復也快。

如果膽囊壁有鈣化點,懷疑是膽囊癌,也會建議開刀切除膽囊。


10. 膽結石治療有沒有副作用?

膽囊切除的後遺症:吃比較油的食物時,容易腹瀉。


11. 膽結石要追蹤嗎?

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追蹤膽結石大小、膽囊有沒有發炎。


12. 膽結石會變膽囊癌嗎?

70%的膽囊癌患者有膽結石,如果有膽囊腺肌症(Adenomyomatosis)、膽囊息肉,也比較容易有膽囊癌,需要定期追蹤。


13. 案例分享

右邊肩胛骨裡面不舒服,膏肓痛,跟肚子有關係嗎?




參考資料:

BMJ 2014;348:g2669

JAMA Surg. 2020;155(12):1162-1163.

BMC Gastroenterol. 2023 Apr 11;23(1):119.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2 Mar;20(3):e529-e537.



2024年6月11日 星期二

【胃食道逆流】症狀有哪些?怎麼辦?能吃什麼?案例分享

【胃食道逆流】症狀有哪些?怎麼辦?能吃什麼?案例分享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胃食道逆流】的5個預防方法! 
3.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症狀?
4. 胃食道逆流是如何產生的?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胃食道逆流】的5個預防方法。


1. 【胃食道逆流】的5個預防方法!

a. 戒菸

b. 多運動:肥胖會引起胃食道逆流。

c. 睡覺時,頭墊高

d. 晚餐早點吃,不吃宵夜

e. 避開酒、辛辣、巧克力


2. 胃食道逆流是什麼?

每5個人就有1個人有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胃酸腐蝕性強,當胃酸從胃流到食道,食道會受傷,引起不舒服。


3.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症狀?

a. 當胃酸流到食道:

胸口灼熱、胸口刺痛


b. 當胃酸流到咽喉:

聲音沙啞、呼吸不順、咳嗽


c. 當胃食道蠕動異常:

吞東西卡住、打嗝、上腹脹


4. 胃食道逆流是如何產生的?

有以下可能:

a. 當下食道括約肌(LES)功能不良,就像瓶蓋沒關緊,一傾斜,胃酸就會從胃流到食道。

b. 構造異常:例如,橫膈裂孔疝氣(Hiatal Hernia)。


5.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原因?

a. 吃完東西馬上躺下。

b. 吃刺激性食物,例如:酒、辛辣、巧克力。

c. 抽菸。

d. 肥胖、懷孕。

e. 藥物:例如,高血壓藥物、抗生素、雙磷酸鹽、阿斯匹靈。


6. 胃食道逆流需要做檢查嗎?

如果有下列情形,建議盡快就醫檢查

a. 活動時胸痛:留意心臟疾病。

b. 吞嚥困難嘔吐、體重減輕:小心食道癌症。

c. 上腹痛、解黑便:小心潰瘍。

d. 皮膚變黃:小心肝膽疾病。


檢查包括以下:

a. 胃鏡檢查:胃鏡能檢查食道、胃、十二指腸。

胃鏡能檢查食道是否有發炎,發炎程度依據洛杉磯分級(LA Grade)分為A、B、C、D,4個等級,D級最嚴重。


b. 切片病理檢查:切片檢查用來診斷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 Esophagus)、食道癌


c. 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Manometry):如果每天吃2次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治療效果不好,而且胃鏡檢查結果正常,要考慮做。


d. 食道內阻抗及酸鹼測定檢查。


7.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a. 減重、不要穿太緊的衣褲。

b. 戒菸、戒酒。

c. 吃5分飽。

d. 避免太油、巧克力、辛辣、咖啡。


8.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藥物治療?

如果沒有吃藥,食道會持續受傷,演變成巴瑞特氏食道,導致食道癌風險增高。

初次診斷胃食道逆流,國際指引建議,至少服藥8週。

健保規範,做完胃鏡後,會給付4個月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藥物如下:

a. 胃酸抑制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H2-blocker。其中,PPI效果較好。

b. 胃酸中和劑

c. 胃腸蠕動藥物:例如,Metoclopramide,用來改善胃食道蠕動。


9.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手術治療?

a. 食道狹窄,導致吞嚥困難,可以做內視鏡汽球擴張。

b. 如果切片檢查,發現有高度分化不良(High Grade Dysplasia),要用內視鏡切除。

c. 如果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嚴重,可以做賁門緊縮術。


10. 胃食道逆流治療有沒有副作用?

a.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如果吃藥超過6個月,可能會造成鈣、鐵、鎂、維生素B12的吸收不良,可以額外再吃補充品。

b. 胃腸蠕動藥物:可能會嗜睡、焦躁。


11. 胃食道逆流要追蹤嗎?

a. 洛杉磯分級C級、D級、巴瑞特氏食道:每年做一次胃鏡。

每20個人就有1個人有巴瑞特氏食道。

b. 如果切片檢查,發現有低度分化不良(Low Grade Dysplasia):6個月內要再做一次胃鏡。


12. 胃食道逆流會變食道癌嗎?

如果擔心食道癌,首先,要做胃鏡檢查,用攝影機觀察食道黏膜,看是否有癌變,如果高度懷疑,要做切片病理檢查。

如果發現有分化不良,要盡快治療。


13. 案例分享

胃食道逆流,一定要長期吃藥嗎?




參考資料:

JAMA. 2020;324(24):2536-2547.

診間,那些人,那些事

診間,那些人,那些事

作者:陳立書




[自律神經失調]


上一次聽到自律神經失調,是父母親的一位好友,飽受胃食道逆流所苦,飲食、藥物、作息、姿勢都試著調整過了,然後醫師說她是自律神經失調,無藥可醫。


在門診,一位病患,胃食道逆流,也說了她有自律神經失調。


患者:「我有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是這樣的緣故吧。那麼除了藥物,我應該要做些甚麼來改善這些症狀呢?」

我:「你從哪裡知道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呢?」

患者:「之前開完刀,然後媽媽又過世,壓力很大,那陣子身體狀況很差。有間診所專門做這個,高級自費項目,用儀器檢測。檢測完就說我有自律神經失調,然後推薦我很多健康食品,因為實在是太多,我其實也吃不完。後來想再去,可能診所成本很高吧,發現已經收掉了。」

我:「吃了那些健康食品身體覺得如何呢?」

患者:「其實沒甚麼改變。」


我:沉默六秒「其實,身體剛開完刀,又遇到家裡有重大變故,任何人都會在這樣的壓力下影響健康,身體的功能也會受影響,會胃食道逆流也是很合理的。在身體不舒服時,有人提出一些說法推薦一些健康食品,當下想去試試也是很合理的。如果給自己多一些時間,讓時間去療癒這些壓力和情緒,可能胃食道逆流也會少發作了。現在妳的身體其實沒有甚麼重大的異常,就接受這樣的身體,不去急著做些甚麼是可以的。」


在追求六分鐘看一位病人以衝高績效的醫學中心,有些想做但沒做的事...




[還不夠的故事]


60幾歲的患者回診,跟我說:「我覺得你改變很多,比去年還要健談。去年覺得你話很少。」


隔週他再次回診,跟我說了他的故事。


兩年前,他太太帶他90幾歲的媽媽來診所看診,回到家後,媽媽跟他抱怨,說診所的醫生沒有仔細看,隨便就開藥打發她走。

過一陣子,媽媽又再次腹痛,到醫學中心急診,結果發現是胰臟癌,7個月後就走了。

媽媽走之前,一直在懷疑她太太,說是她故意沒有照顧好她,延誤了她的病情。

他很替他太太感到委屈,因為照顧媽媽的重擔,他太太扛下很多,全天候照顧媽媽、帶媽媽去醫院、陪著住院...

他常常想起,就算當初診所的醫生,沒有診斷出胰臟癌也沒關係,畢竟是這麼困難的病,但如果,如果當初醫生能親切一點、仔細一點,讓他媽媽不會從那時就開始疑神疑鬼,會不會他太太就不會被誤會,會不會他和自己的親兄弟就不會反目成仇,會不會就不會因為遺產爭執,即使他一怒之下自願放棄所有遺產,親兄弟直到今日都避不見面...


我跟他握了手,謝謝他告訴我這件事。我說:「謝謝你告訴我這些,有可能會改變我一生。」

關於【無痛大腸鏡】,麻醉風險、費用、檢查時間,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關於【無痛大腸鏡】,麻醉風險、費用、檢查時間,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關於【無痛大腸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3. 無痛大腸鏡和傳統大腸鏡有什麼差別?
4. 無痛大腸鏡麻醉方式?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關於【無痛大腸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關於【無痛大腸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無痛大腸鏡:使用麻醉藥,維持中度鎮靜,讓患者接受大腸鏡時,不會緊張、嘔吐、疼痛。

又叫做舒眠大腸鏡、麻醉大腸鏡。


(2) 大腸鏡並不需要更深沉的全身麻醉

而過淺的局部麻醉,則仍然會有肚子脹痛感。


(3) 以下情形,麻醉危險性高,需要事先提出和醫師討論:

a. 心臟血管疾病:心衰竭、有放心臟支架、六個月內曾中風。

b. 肺部疾病:慢性肺阻塞、嚴重氣喘。

c. 洗腎患者。

d. 嚴重糖尿病、未治療的甲狀腺功能異常

e. 肥胖(BMI>35)。

f. 懷孕,原則上不接受麻醉藥,擔心影響胎兒。


(4) 無痛大腸鏡的準備

a. 檢查前不吃、不喝,6個小時。

b. 血壓藥、甲狀腺藥,可以服用。

c. 糖尿病藥、胰島素,不能使用。

d. 檢查結束需要有人接送,或搭計程車返家。

e. 麻藥後,恢復到可以工作,大約需要3小時。


(5) 以下情形,建議做大腸鏡,檢查是否有息肉:

a. 年紀>45歲:國際指引,建議45歲開始進行大腸息肉篩檢。

b. 缺乏運動、體重過重:肥胖,大腸癌的風險較高。

c. 愛吃油炸、燒烤。愛喝含糖飲料:

食物經過油炸或燒烤,會產生致癌物。

精緻糖,會造成身體發炎,增加癌症危險。

d. 抽菸、喝酒:菸酒是致癌物。

e. 有瘜肉病史者。有家族病史者:

有瘜肉,每3年追蹤大腸鏡。

家人有大腸癌,自己要提早做大腸鏡,篩檢是否有癌變息肉。


2. 無痛大腸鏡是什麼?

無痛大腸鏡:使用麻醉藥,維持中度鎮靜,讓患者接受大腸鏡時,不會緊張、腹脹、疼痛。

又叫做舒眠大腸鏡、麻醉大腸鏡。


做大腸鏡的麻醉,是使用什麼藥物?麻醉深度為何?解釋給你聽。


麻醉,是用藥物讓人降低意識。

使用的藥物:咪達唑侖(Midazolam)、丙泊酚(Propofol)。


大腸鏡檢查使用麻醉,目的是讓患者不會焦慮和不舒服,讓檢查能順利進行。

大腸鏡的麻醉深度:中度鎮靜(Moderate Sedation),之前又叫做清醒鎮靜(Conscious Sedation)。


根據國際指引,大腸鏡的麻醉深度,只需要中度鎮靜,在這種麻醉方式下,患者能夠對言語或輕微的觸覺刺激,做出反應,而且患者的呼吸不會受影響


大腸鏡並不需要更深沉的全身麻醉。

而過淺的局部麻醉,則仍然會有脹痛感。


3. 無痛大腸鏡和傳統大腸鏡有什麼差別?

傳統大腸鏡讓人害怕,是因為過程會有肚子脹痛,可能會痛到無法完成檢查。

在中度鎮靜下做無痛大腸鏡,可以安全且舒服地完成檢查。


4. 無痛大腸鏡麻醉方式?

從點滴給麻醉藥。

有兩種方式:

a. 單獨使用丙泊酚,來達到鎮靜深度。

b. 先給一劑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BZD),然後陸續加上丙泊酚,來達到鎮靜深度。


5. 無痛大腸鏡費用多少?

自費麻醉費用,大約在3000元到5000元。

大腸鏡,若是符合健保給付,就不用額外付錢。

大腸鏡,若是自費,大約在2000元到4000元。


6. 無痛大腸鏡安全嗎?

從點滴用麻醉藥,需要監測血氧、心跳、血壓,來確保安全。


如果在網路上,看到麻醉死亡的文章,先別驚慌。


麻醉風險,在特別的族群,是比較高的,那麼他們就可能不適合麻醉,如下:

a. 心臟血管疾病:心衰竭、有放心臟支架、六個月內曾中風。

b. 肺部疾病:慢性肺阻塞、嚴重氣喘。

c. 洗腎患者。

d. 嚴重糖尿病、未治療的甲狀腺功能異常。

e. 肥胖(BMI>35)。

f. 懷孕,原則上不接受麻醉藥,擔心影響胎兒。


麻醉風險,會因為手術疼痛,需要更深沉的全身麻醉,而變得更危險。


大腸鏡,麻醉的目的,是讓肚子不脹痛,用的是中度鎮靜,並不需要更深入到全身麻醉,因此,大腸鏡的麻醉,是比較安全的。


7. 無痛大腸鏡要多久時間?

大腸鏡過程大約15到20分鐘,麻醉甦醒大約10到15分鐘。


無痛大腸鏡,檢查流程,大約1個多小時

診所諮詢及預約 > 拿到清腸劑 > 前2天低渣飲食 > 前一晚喝清腸劑 > 檢查當天,報到與麻醉諮詢 > 打上點滴 > 施打麻醉 > 大腸鏡檢查 > 麻醉後恢復 > 聽報告、領藥


8. 無痛大腸鏡用來檢查什麼?

隨著大家注重健康,提早安排大腸鏡檢查,做大腸息肉篩檢,大腸癌已經不再是國人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已經掉到第二名了。

如果大腸鏡能更普及,相信大腸癌發生率能降得更低。


以下情形,建議做大腸鏡,檢查是否有息肉:

a. 年紀>45歲:國際指引,建議45歲開始進行大腸息肉篩檢。

b. 缺乏運動、體重過重:肥胖,大腸癌的風險較高。

c. 愛吃油炸、燒烤。愛喝含糖飲料:

食物經過油炸或燒烤,會產生致癌物。

精緻糖,會造成身體發炎,增加癌症危險。

d. 抽菸、喝酒:菸酒是致癌物。

e. 有瘜肉病史者。有家族病史者:

有瘜肉,每3年追蹤大腸鏡。

家人有大腸癌,自己要提早做大腸鏡,篩檢是否有癌變息肉。


大腸鏡能用來正確診斷,包括發炎、潰瘍、出血、息肉、腫瘤,大腸鏡過程中,能同時做止血、息肉切除。


9. 無痛大腸鏡檢查前怎麼準備?

a. 檢查前不吃、不喝,6個小時。

b. 血壓藥、甲狀腺藥,可以服用。

c. 糖尿病藥、胰島素,不能使用。

d. 檢查結束需要有人接送,或搭計程車返家。

e. 麻藥後,恢復到可以工作,大約需要3小時。


10. 無痛大腸鏡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麻醉過程中,如果麻太深,到了深度鎮靜(Deep Sedation),會需要一些技巧,來維持呼吸道,例如:抬高下巴(Chin Lift)或張開下顎(Jaw Thrust)。

同時,也需要調整麻醉深度,回到中度鎮靜。


在以下時間,需要評估患者意識和血壓、心跳、血氧:

(1) 手術開始前

(2) 給麻醉藥後

(3) 大腸鏡過程中每5分鐘一次

(4) 大腸鏡結束時

(5) 清醒後


11. 無痛大腸鏡結束後要注意什麼?

(1) 沒切瘜肉

a. 3個小時內,不能開車或騎車。請搭計程車或親友接送。

b. 當天吃清淡一點,避免麻辣、油膩。 


(2) 有切瘜肉,除了上面兩點,還要額外注意:

a. 3天內,不做劇烈運動。

b. 如果平時有吃抗凝血藥物,要先和醫師討論用藥。

c. 排便時,有少量血絲,是正常的。

如果大便有很多血,要提早回診檢查。


12. 做無痛大腸鏡可以請保險嗎?

大多數情況,如果有切息肉,可以申請私人保險。


13. 無痛大腸鏡心得:

真的完全不痛!

睡一覺就檢查完了!

一點感覺都沒有!

麻醉後完全不會嗜睡!

不到一小時就檢查完離開診所了!




參考資料:

Gastrointest Endosc. 2018 Feb;87(2):327-337.

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無痛胃鏡】,減痛還是舒眠?費用多少?安全嗎?通通報給你知

【無痛胃鏡】,減痛還是舒眠?費用多少?安全嗎?通通報給你知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關於【無痛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3. 無痛胃鏡和傳統胃鏡有什麼差別?
4. 無痛胃鏡麻醉方式?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關於【無痛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關於【無痛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無痛胃鏡:使用麻醉藥,維持中度鎮靜,讓患者接受胃鏡時,不會緊張、嘔吐、疼痛。

又叫做舒眠胃鏡麻醉胃鏡


(2) 胃鏡並不需要更深沉的全身麻醉。

而過淺的局部麻醉,則仍然會有嘔吐感。


(3) 以下情形,麻醉危險性高,需要事先提出和醫師討論:

a. 心臟血管疾病:心衰竭、有放心臟支架、六個月內曾中風。

b. 肺部疾病:慢性肺阻塞、嚴重氣喘。

c. 洗腎患者。

d. 嚴重糖尿病、未治療的甲狀腺功能異常。

e. 肥胖(BMI>35)。

f. 懷孕,原則上不接受麻醉藥,擔心影響胎兒。


(4) 無痛胃鏡的準備

a. 檢查前不吃、不喝,8個小時。

b. 血壓藥、甲狀腺藥,可以服用。

c. 糖尿病藥、胰島素,不能使用。

d. 活動假牙、隱形眼鏡,要先取下。

e. 檢查結束需要有人接送,或搭計程車返家。

f. 麻藥後,恢復到可以工作,大約需要3小時。


(5) 無痛胃鏡心得

真的完全不痛!

睡一覺就檢查完了!

一點感覺都沒有!

麻醉後完全不會嗜睡!

不到一小時就檢查完離開診所了!


2. 無痛胃鏡是什麼?

無痛胃鏡:使用麻醉藥,維持中度鎮靜,讓患者接受胃鏡時,不會緊張、嘔吐、疼痛。

又叫做舒眠胃鏡、麻醉胃鏡。


做胃鏡的麻醉,是使用什麼藥物?麻醉深度為何?解釋給你聽。


麻醉,是用藥物讓人降低意識。

使用的藥物:咪達唑侖(Midazolam)、丙泊酚(Propofol)。


胃鏡檢查使用麻醉,目的是讓患者不會焦慮和不舒服,讓檢查能順利進行。

胃鏡的麻醉深度:中度鎮靜(Moderate Sedation),之前又叫做清醒鎮靜(Conscious Sedation)。


根據國際指引,胃鏡的麻醉深度,只需要中度鎮靜,在這種麻醉方式下,患者能夠對言語或輕微的觸覺刺激,做出反應,而且患者的呼吸不會受影響


胃鏡並不需要更深沉的全身麻醉。

而過淺的局部麻醉,則仍然會有嘔吐感。


3. 無痛胃鏡和傳統胃鏡有什麼差別?

傳統胃鏡讓人害怕,是因為過程會有強烈嘔吐,做完容易喉嚨痛

在中度鎮靜下做無痛胃鏡,可以安全且舒服地完成檢查。


4. 無痛胃鏡麻醉方式?

從點滴給麻醉藥。

有兩種方式:

a. 單獨使用丙泊酚,來達到鎮靜深度。

b. 先給一劑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BZD),然後陸續加上丙泊酚,來達到鎮靜深度。


5. 無痛胃鏡費用多少?

自費麻醉費用,大約在2000元到4000元。

胃鏡,若是符合健保給付,就不用額外付錢。

胃鏡,若是自費,大約在1600元到3000元。


6. 無痛胃鏡安全嗎?

聽到要做胃鏡,都會感到很害怕。

一想到這麼長的管子要插進喉嚨,血壓就開始飆高。


依據國際指引建議,無痛胃鏡就是用麻醉藥,讓人睡著,舒服地完成檢查,所以叫做"舒眠"胃鏡。

因為睡著了,會完全沒有疼痛感,所以叫做"無痛"胃鏡。


為什麼有人說是減痛胃鏡?

那是不同的麻醉深度,如果麻醉淺一點,人會醒著,仍然會感覺不舒服,只是疼痛的程度減少了,所以叫做"減痛"胃鏡。


安全嗎?

舒眠胃鏡,和減痛胃鏡,都一樣安全,因為麻醉深度並不深,都不會影響到呼吸。

舒眠和減痛,也都有一樣的麻醉風險,尤其是老人家,或是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人,要事先和醫師討論。


以下情形,麻醉危險性高,需要事先提出和醫師討論:

a. 心臟血管疾病:心衰竭、有放心臟支架、六個月內曾中風。

b. 肺部疾病:慢性肺阻塞、嚴重氣喘。

c. 洗腎患者。

d. 嚴重糖尿病、未治療的甲狀腺功能異常。

e. 肥胖(BMI>35)。

f. 懷孕,原則上不接受麻醉藥,擔心影響胎兒。


7. 無痛胃鏡要多久?

胃鏡過程大約5到10分鐘,麻醉甦醒大約5到10分鐘。


8. 無痛胃鏡用來檢查什麼?

胃鏡能用來正確診斷,包括發炎、潰瘍、出血、息肉、腫瘤,胃鏡過程中,能同時做幽門桿菌檢查、止血、息肉切除。


9. 無痛胃鏡檢查前怎麼準備?

a. 檢查前不吃、不喝,8個小時。

b. 血壓藥、甲狀腺藥,可以服用。

c. 糖尿病藥、胰島素,不能使用。

d. 活動假牙、隱形眼鏡,要先取下。

e. 檢查結束需要有人接送,或搭計程車返家。

f. 麻藥後,恢復到可以工作,大約需要3小時。


10. 無痛胃鏡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麻醉過程中,如果麻太深,到了深度鎮靜(Deep Sedation),會需要一些技巧,來維持呼吸道,例如:抬高下巴(Chin Lift)或張開下顎(Jaw Thrust)。

同時,也需要調整麻醉深度,回到中度鎮靜。


在以下時間,需要評估患者意識和血壓、心跳、血氧:

(1) 手術開始前

(2) 給麻醉藥後

(3) 胃鏡過程中每5分鐘一次

(4) 胃鏡結束時

(5) 清醒後


11. 無痛胃鏡心得:

真的完全不痛!

睡一覺就檢查完了!

一點感覺都沒有!

麻醉後完全不會嗜睡!

不到一小時就檢查完離開診所了!




參考資料:

Gastrointest Endosc. 2018 Feb;87(2):327-337.

2024年6月9日 星期日

【腸躁症】的原因是什麼?神經失調?腸躁症的5種預防方式?

【腸躁症】的原因是什麼?神經失調?腸躁症的5種預防方式?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腸躁症的5種預防方式? 
3. 腸躁症有哪些症狀?
4. 腸躁症是如何產生的?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腸躁症】的5種預防方式。


1. 腸躁症的5種預防方式?

a. 飲食:多吃蔬果補充膳食纖維,不吃會讓身體不舒服的食物。

b. 益生菌:挑選時注意成分,選有乳酸菌屬或雙歧桿菌屬的,不要選有藥物成分的。

c. 生活習慣:投入一項喜歡的運動,一周至少3次。充足睡眠,每晚至少7小時。

d. 放鬆技巧:腹式呼吸、瑜珈、正念減壓。這些技巧能調節自主神經。

e. 戒菸


2. 腸躁症是什麼?

a. 根據羅馬準則IV(Rome IV Criteria),如果每個禮拜,至少有1天腹痛,而且同時有大便頻率改變、大便外觀改變,時間持續3個月,就符合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診斷。

b. 分為腹瀉型(IBS-D)、便祕型(IBS-C)、交替型(IBS-M)。


3. 腸躁症有哪些症狀?

a. 腹部的脹痛或絞痛。

b. 脹氣。

c. 腹瀉。

d. 便秘。

e. 噁心。


4. 腸躁症是如何產生的?

腸躁症,是腸道構造正常,但功能不正常。

a. 腸蠕動異常:蠕動過快,會腹瀉;蠕動太慢,會便祕。

b. 腸過度敏感:腸道敏感,一般人不會感覺到痛的情形,腸躁患者會感覺疼痛。

c. 腸神經異常:腸子由自主神經控制,神經訊號異常,造成腹瀉或便祕。


5. 腸躁症有哪些原因?

食物、藥物、發炎、細菌感染、心理因素、壓力,常常是多種原因共同造成的。


6. 腸躁症需要做檢查嗎?

腸躁症的症狀,和其他疾病有重疊,如果沒有接受適當的檢查,可能會誤診


以下是常見檢查:

(1) 抽血:血球(CBC)、發炎指標(CRP)。檢驗是否有貧血或發炎。


(2) 大腸鏡。有下列情況,可能問題是大腸癌,或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建議做大腸鏡:

a. 年紀大於45歲:國際大腸癌篩檢指南,建議45歲開始大腸癌篩檢。

b. 發燒

c. 貧血

d. 便血

e. 體重減輕



(3) 肛門直腸測壓和球囊排出測試:如果大便需要出很多力,解不乾淨的感覺,測試後,可以做骨盆底肌訓練,來改善症狀。


7. 腸躁症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1) 飲食

a. 麩質(Gluten)不耐:避免麵包、麵食。

b. 乳糖不耐:避免牛奶、沙拉醬。

c. 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需要在醫療專業人員的指示下進行

d. 便秘,可以補充膳食纖維:例如,洋車前子(Psyllium Husk)。



(2) 益生菌:乳酸菌屬(Lactobacillus, A菌)、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 B菌)。

(3) 生活習慣:投入一項喜歡的運動,一周至少3次。

(4) 放鬆技巧:腹式呼吸、正念減壓。


8. 腸躁症有哪些藥物治療?

a. 腹瀉用止瀉藥Loperamide。

b. 便秘用瀉藥。

c. 絞痛用解痙攣藥。

d. 身心症狀用三環抗憂鬱藥(TCA)。


9. 腸躁症治療有沒有副作用?

解痙攣藥的副作用,包括暈眩、視力模糊、口乾、便秘、尿滯留。




參考資料:

JAMA. 2021 Apr 20;325(15):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