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書醫師: 2024-06-02 WFU

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腹瀉】怎麼辦?吃什麼?5個關鍵預防方式。

【腹瀉】怎麼辦?吃什麼?5個關鍵預防方式。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腹瀉】的5個關鍵預防方式。 
3. 腹瀉是如何產生的?
4. 腹瀉有哪些原因?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腹瀉】的5個關鍵預防方式。


1. 【腹瀉】的5個關鍵預防方式。

(1). 勤洗手,可以預防病毒感染。

洗手,一定要用肥皂,洗20秒以上。

遵照幼稚園都會背的口訣:

a. 內:手心互相搓洗。

b. 外:搓洗手背。

c. 夾:十指交錯搓洗。

d. 弓:手指弓起,讓指背與手心互相搓揉。

e. 大:搓洗大拇指與虎口。

f. 立:指甲容易藏污,可與手心互相搓揉。

g. 腕:搓洗手腕。


(2). 避免生水、生食,可以預防細菌感染。

避免生水:手搖飲的冰塊、刨冰,有可能被污染。

避免生食:壽司、燒烤、海鮮,是常見容易受污染的。


(3). 清淡飲食,避免太油、辛辣。

(4). 輪狀病毒,目前有口服疫苗。出生滿2個月可以接種。

(5). 益生菌有幫助,但要留意成分,不要吃到含有瀉藥成分的。


2. 腹瀉是什麼?

腹瀉(Diarrhea),拉肚子,拉水。

肚子一陣一陣痛,突然有便意感,坐上馬桶,一下子就大出一堆軟便稀便,這就是腸子蠕動太快,引起腹瀉,身體會有的感覺。


腹瀉有國際通用的定義,如下:

a. 什麼樣的大便,算是腹瀉?

大便不成形,一天解超過3次,就是腹瀉。

b. 腹瀉要注意持續的天數。

2個禮拜以內,算是急性腹瀉;超過4個禮拜,算是慢性腹瀉。


3. 腹瀉是如何產生的

腹瀉由不同的因素造成,治療方式會不同。

有以下幾種可能:

a. 滲透性腹瀉(Osmotic Diarrhea):水分滲進腸子內,引起腹瀉。不吃任何東西,讓腸子裡面沒有食物,腹瀉就會停止。

b. 分泌性腹瀉(Secretory Diarrhea):腸子分泌水份,造成腹瀉。水瀉,一直拉水,拉不停。

c. 滲出性腹瀉(Exudative Diarrhea):黏膜發炎,引起腹瀉。可能人會發燒、大便有出血。

d. 蠕動失調性腹瀉(Motility disturbance):小腸蠕動太快或太慢,大腸蠕動太快。


4. 腹瀉有哪些原因?

a. 病毒諾羅病毒(Norovirus)、輪狀病毒(Rotavirus)、腺病毒(Adenovirus)等。

病毒造成的腹瀉,俗稱"腸胃型感冒",也就是"病毒性腸胃炎"。

病毒感染,會引起頭痛、發燒、疲倦、肌肉酸痛。

腸胃發炎,會引起噁心、腹脹、腹痛、上吐下瀉。

其中,輪狀病毒會水瀉,諾羅病毒會噴射性嘔吐。

病毒感染,最常見的原因,是吃到被汙染的食物,容易被污染的有下列:

沙拉、三明治、冰品、水果、生鮮魚貝類


b. 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大便可能會有血、黏液。

c. 寄生蟲:梨形鞭毛蟲(Giardia)會爆發性腹瀉。

d. 食物過敏:海鮮過敏、乳糖不耐症。

e. 藥物

抗生素,會破壞腸道菌相,導致腹瀉。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可能導致顯微鏡性結腸炎(Microscopic Colitis)。


f. 自體免疫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IBD)。

g. 腸躁症(IBS)。會造成大腸蠕動太快。

h. 大腸腫瘤

i. 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導致小腸蠕動太快。


5. 腹瀉需要做檢查嗎?

一般輕微的腹瀉,1、2天就好了,但如果有以下情形,要盡快就醫:

a. 時間超過一週

b. 血便

c. 噁心嘔吐

d. 發燒

e. 腹痛



檢查包括:

a. 如果腹痛明顯,考慮做糞便培養。

b. 如果大便有血,或是腹瀉超過4個禮拜,建議做大腸鏡檢查。


糞便呈現綠色是正常的,那是膽汁的顏色。


6. 腹瀉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腹瀉對身體的傷害,主要是來自於水分流失,身體脫水,在成年人身上,會有頭暈、無力的感覺。

幼童脫水,會煩躁不安、嗜睡,如果從嘴巴喝得不好,無法及時補充水分,可能會危及生命,要小心處理。


非藥物治療如下:

a. 暫時不吃東西,讓腸胃休息。原則上,不餓就不吃。

b. 補充水分,避免脫水。可以喝運動飲料,一定要稀釋。

c. 補充電解質,可以吃鹹餅乾。

d. 吃好消化的食物,像是稀飯、吐司、蒸蛋、蒸魚、瘦肉

e. 避開乳製品、咖啡、高纖食品、太油和辛辣食物。



7. 腹瀉有哪些藥物治療?

a. 抗生素:治療細菌、寄生蟲感染。

b. 益生菌:如果是吃抗生素導致腹瀉,益生菌有幫助。

c. 止瀉藥:loperamide,一天拉超過3次可以使用,細菌感染的患者要小心使用。

d. :缺乏鋅會讓腸子免疫力下降。補充鋅,可以改善腹瀉。


8. 腹瀉治療有沒有副作用?

小於3歲的幼童,使用止瀉藥,可能會有腸阻塞、嗜睡的副作用,要小心。




參考資料:

JAMA. 2016;315(24):2712-2723.

【胃潰瘍】的5個預防方法!

【胃潰瘍】的5個預防方法!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胃潰瘍】的5個預防方法! 
3. 胃潰瘍有哪些症狀?
4. 胃潰瘍是如何產生的?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胃潰瘍】的5個預防方法。

1. 【胃潰瘍】的5個預防方法!

a. 戒菸戒酒

b. 飲食規律

c. 清淡飲食:避免辛辣。避開酸的食物,像是鳳梨、檸檬、橘子、番茄、奇異果。

d. 吃止痛藥、阿斯匹靈時搭配胃藥,最好搭配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

e. 治療幽門桿菌,首選4重療法,4種藥,不是3種。


2. 胃潰瘍是什麼?

皮膚擦傷會有傷口,胃潰瘍(Peptic ulcer)就是胃黏膜有傷口。


3. 胃潰瘍有哪些症狀?

你以為會痛才有胃潰瘍嗎?

其實,淺淺的潰瘍是不會痛的。盧俊良醫師在2004年發表的文章中,就發現在台灣,大約三分之二的胃潰瘍都不會痛,還幫它取了個名字,叫做沉默的潰瘍(Silent Peptic Ulcer)。



胃潰瘍的疼痛,位在上腹部,可能在飯前或飯後,還有半夜。

大都是一陣一陣的,有的時候會痛,痛一下子又不痛了。

如果疼痛明顯,要趕快就醫治療。


胃潰瘍可能有以下症狀:

a. 胃的症狀:上腹部疼痛、背部痛、腹脹、噁心嘔吐。

b. 貧血的症狀:頭暈、無力。

c. 出血的症狀:解出黑色大便、吐咖啡色的血。


4. 胃潰瘍是如何產生的?

a. 胃酸增加。

b. 胃黏膜保護層減少。

c. 胃受到胃酸侵蝕,出現傷口。


5. 胃潰瘍有哪些原因?

a. 吃東西的時間和吃的量不規則。

b. 辛辣、飲酒、抽菸。

c. 壓力、疲勞。

d. 細菌:幽門桿菌(HP)感染,破壞了胃黏膜保護層。

e. 藥物: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阿斯匹靈(Aspirin)、類固醇,破壞了胃黏膜保護層。


6. 胃潰瘍需要做檢查嗎?

如果有下列情形,建議盡快就醫檢查:

a. 年齡大於60歲

b. 家人有胃癌病史

c. 體重減輕

d. 吃東西容易飽(Early Satiety)

e. 吞嚥困難

f. 吐血、解黑便

g. 貧血症狀,例如頭暈

h. 嘔吐



檢查包括以下:

a. 量血壓、心跳:確認收縮壓(SBP)。

b. 抽血檢查:血色素(Hb)、尿素氮(BUN),用於腸胃道出血危險程度評分(Glasgow-Blatchford Bleeding Score)。

c. 胃鏡檢查:胃鏡能檢查食道、胃、十二指腸。

在幽門桿菌感染的人身上,常會發現十二指腸也有潰瘍。

d. 幽門桿菌檢驗:幽門桿菌感染,不只會造成胃潰瘍,也會導致胃癌。

檢查方式有尿素吹氣(Urea Breath Testing)、糞便抗原(Stool Antigen Testing)、快速尿素酶(Rapid Urease Testing)、切片檢查。其中快速尿素酶和切片檢查需要透過胃鏡(EGD)。

尿素吹氣檢查前2個禮拜,不能吃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會造成檢驗偽陰性,H2-blocker則不影響。

如果檢查出細菌感染,需要吃抗生素治療。

e. 止血治療:潰瘍太深,傷到血管,會造成胃出血。

解出黑色大便、吐咖啡色的血,就需要做胃鏡針對潰瘍做止血。

f. 切片病理檢查切片檢查用來診斷胃癌。

如果懷疑胃潰瘍是腫瘤造成,務必做切片檢查。


7. 胃潰瘍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a. 清淡飲食,軟質飲食。例如:飯、麵、麵包、蛋、湯、豆漿。

b. 少量多餐。

c. 避免乳製品、咖啡,因為胃酸分泌會增加。


8. 胃潰瘍有哪些藥物治療?

如果沒有吃藥,胃潰瘍很難自己好。

胃潰瘍患者,每天規則服藥,讓潰瘍傷口癒合,時間約需要3個月到4個月。

疼痛感會先消失,然後潰瘍會慢慢癒合。


藥物如下:

a. 胃酸抑制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H2-blocker。

b. 胃酸中和劑

c. 抗生素:用來殺幽門桿菌。

幽門桿菌治療,因為抗生素的抗藥性越來越嚴重,治療方式一直有更新,如果醫師沒有更新知識,那麼患者也只好自己留意。

如果第一線治療失敗,會因為抗藥性,只能再選第二線治療,相當棘手。

根據2022年馬斯垂克共識第6版(Maastricht VI):

台灣的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抗藥性已經大於15%。

幽門螺旋桿菌第一線治療,推薦非鉍劑4重療法(Non-bismuth Quadruple Therapy),其中包括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克拉黴素和阿莫西林(Amoxicillin)和甲硝唑(Metronidazole),為期14天,4種藥,不是3種。


有胃潰瘍,仍然可以吃益生菌或B群,但益生菌和B群對胃潰瘍的幫助不大。


9. 胃潰瘍治療有沒有副作用?

a.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如果吃藥超過6個月,可能會造成鈣、鐵、鎂、維生素B12的吸收不良,可以額外再吃補充品。

b. 抗生素:抗生素會破壞腸道菌相,造成輕微腹瀉。也會引發味覺改變。停藥後會復原。


10. 胃潰瘍要追蹤嗎?

大於1公分的潰瘍,4個月藥物療程結束後,需要追蹤胃鏡,看傷口癒合是否良好,癒合不良,會造成出血或胃穿孔。


11. 胃潰瘍會變胃癌嗎?

如果擔心胃癌,首先,先做胃鏡檢查,用攝影機觀察潰瘍,看是否有癌變,如果高度懷疑,要做切片病理檢查。

如果發現有幽門桿菌感染,盡快完成抗生素殺菌治療,因為幽門桿菌會致癌。




參考資料:

Am J Med. 2019 Apr;132(4):447-456.

Gut. 2022 Aug 8:gutjnl-2022-327745.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上腹脹】,脹氣?原因是什麼?怎麼辦?

【上腹脹】,脹氣?原因是什麼?怎麼辦?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關於【上腹脹】,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3. 上腹脹是如何產生的?
4. 上腹脹有哪些原因?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關於【上腹脹】,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關於【上腹脹】,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a. 上腹脹如果合併頭暈或體重減輕,應該做抽血胃鏡檢查。

b. 上腹脹如果合併腹瀉,應該做大腸鏡檢查。

c. 長期腹脹,需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d. 非藥物治療有:調整飲食、多活動身體、規律作息、益生菌。

e. 預防方式有:細嚼慢嚥、根除幽門桿菌、戒菸戒酒、正念減壓。


2. 上腹脹是什麼?

上腹脹是一種簡單的說法,如果把它分得詳細一點,用國際通用的標準來說,根據羅馬準則IV(Rome IV Criteria),可以留意是否有以下這些情況:

a. 吃完飯後覺得脹(Postprandial Fullness)。

b. 吃沒幾口就覺得飽(Early Satiety)。


其他還有:

c. 上腹部像吹氣球那樣鼓出來(Abdominal Distension)。

d. 上腹部脹氣,一直打嗝(Belching)。

e. 上腹部悶脹,不是痛,但持續有不舒服的感覺。


3. 上腹脹是如何產生的?

上腹脹,可能是由一系列的原因,環環相扣造成,常見如下:

a. 腸道中的細菌製造出太多氣體,包括甲烷(CH4)、氫氣(H2)、二氧化碳(CO2)。

b. 腸道蠕動異常,導致局部脹氣。

c. 便秘,導致氣體出不去。

d. 神經敏感,常見於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會對於胃、腸被拉扯的感覺較為敏銳。


4. 上腹脹有哪些原因?

a. 最常見的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當腹脹反覆發生3個月,做了胃鏡,而且沒有發現明顯病灶,就符合羅馬診斷準則,可以確定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b. 胃發炎、胃輕癱、胃出口阻塞。胃的問題,可以透過胃鏡檢查出來。

c. 肝臟腫瘤、腹水、膽結石。超音波可以檢查出來。

d. 飲食因素:乳糖不耐症、果糖不耐症、麩質過敏。

e. 便秘。

f. 腸躁症(IBS)。

g.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


5. 上腹脹需要做檢查嗎?

a. 如果合併頭暈或體重減輕,要懷疑貧血和吸收不良,應該做抽血和胃鏡檢查。

b. 如果合併腹瀉,應該做大腸鏡檢查。

c. 長期腹脹,需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d. 如果合併噁心嘔吐,應該做胃排空檢查(GES)。


6. 上腹脹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a. 調整飲食:避開會在大腸內發酵的成分,例如:乳製品、果糖、膳食纖維和山梨糖醇。

b. 多活動身體:能促進胃腸蠕動。

c. 規律作息

d. 益生菌:挑選時注意成分標示,看是否添加藥物。


7. 上腹脹有哪些藥物治療?

a. 胃酸抑制藥物: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H2接受器拮抗劑。

b. 促進腸胃蠕動藥物:Mosapride、Domperidone。

c. 三環抗憂鬱劑(TCA):可以用來治療功能性腹脹。

d. 緩解痙攣藥物:可以用來治療腸躁症,但可能會讓腹脹變嚴重,不建議常常使用。

e. 瀉藥:治療便秘。


8. 上腹脹要怎麼預防?

a. 吃東西時,如果吞下太多空氣,容易造成一直打嗝。

專心吃東西,細嚼慢嚥,可以預防。

b. 家人如果有幽門桿菌感染,可能會互相傳染,應一同進行殺菌治療。

c. 吃太酸、太辣,抽菸、喝酒,容易造成胃黏膜受損。 

d. 熬夜、壓力、焦慮,會讓胃黏膜保護層分泌減少,容易引發胃發炎。

e. 小心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這類止痛藥容易造成胃黏膜受損。




參考資料:

Gastroenterol Hepatol (N Y). 2011 Nov; 7(11): 729–739.

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

關於【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關於【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關於【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3. 胃鏡有哪些種類?
4. 胃鏡怎麼做?
15. 胃鏡,多久要追蹤?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不管你去醫院、診所、健檢中心,做【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關於【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a. 舒眠、無痛的胃鏡,可以舒適地、不趕時間、仔細檢查。

b. 大部分的人做胃鏡是安全的,若是醒著做,仍可能因為嘔吐反射,導致黏膜受傷。

c. 醒著做胃鏡,謹記:「肩膀放鬆,深吸氣、嘴巴慢慢哈氣數到10,不吞口水。」

d. 下面幾種情況,建議做胃鏡:長期胃食道逆流、黑便、嘔吐、吐血、體重減輕、吞嚥困難、腫瘤指標異常、家人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e. 做胃鏡,認明雙專科:肝膽腸胃專科內視鏡專科


2. 胃鏡是什麼?

全名是上消化道內視鏡(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EGD),其中包括了檢查食道、胃、十二指腸。

可以想像是一條軟管,前面有攝影鏡頭。


3. 胃鏡有哪些種類?

a. 一般胃鏡:一條管子,前面有攝影機,可以獲得高解析度影像。

b. 內視鏡超音波(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胃鏡前端同時有超音波探頭,可以用來評估病灶深度,常用於診斷黏膜下腫瘤(Submucosal Tumor)和早期胃癌。

c. 影像強化內視鏡(Image-enhanced Endoscopy):包括色素內視鏡(Chromoendoscopy)、放大內視鏡(Magnifying Endoscopy)、窄頻影像(Narrow Band Imaging),可以用來診斷早期癌,和預測侵犯深度。


4. 胃鏡怎麼做?

a. 傳統方式,醒著做,優點是快速:

從嘴巴做,喉嚨會噴麻醉藥。從鼻孔做,喉嚨會噴麻醉藥,鼻孔也會塗麻醉藥。

接著,左側躺,從嘴巴做會含口咬器,開始吞入胃鏡時,肩膀放鬆,深吸氣、嘴巴慢慢哈氣數到10,過程中不吞口水,眼睛看向床,讓口水往低處流出來,以免嗆咳。過程約5分鐘。


b. 麻醉方式,睡著做,優點是舒適:

舒眠、無痛的胃鏡,先打點滴,從點滴給麻醉藥,一點點頭暈後便會睡著,醒來時檢查已結束。

麻醉後3小時不能騎車、開車。需有人接送。


5. 胃鏡危險嗎?

下列幾種狀況屬於高危險

a. 吐血:吐出鮮紅色的血,做胃鏡目的是為了止血,如果遇到大出血,像是食道靜脈瘤破裂(Esophageal Varices Rupture)、或是胃潰瘍出血(Gastric Ulcer Bleeding),都是很危險沒錯,不過如果沒有做胃鏡止血,會有生命危險。

b. 很喘:胃鏡過程中,口鼻會有分泌物,如果原本就很喘,在胃鏡過程中,容易造成缺氧,需要隨時監測血中氧氣濃度(SpO2)。

c. 無法配合:胃鏡過程中,需要維持身體不動,如果一直翻身反抗,可能會造成食道拉扯裂傷,導致大出血,也可能會嗆入分泌物,造成窒息。


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做胃鏡是安全的,下面解釋一些謠言

a. 會捅破:胃鏡前端是鈍的,不會把器官捅破。謠傳有人做完胃鏡,結果哪裡破了,也都是因為疾病所造成,像是有憇室(Diverticulum)或是腫瘤(Tumor),如果是這些狀況,沒有做胃鏡診斷出來,也會有生命危險。

b. 會受傷:胃鏡由醫師操作,動作輕柔謹慎,並不會造成受傷。但如果是傳統方式,醒著做,則可能因為嘔吐反射(Gag Reflex),劇烈且反覆的嘔吐,導致黏膜與管子劇烈摩擦,導致黏膜受傷,做完胃鏡喉嚨痛,甚至有些人會食道裂傷,造成少量出血。

如果發生嘔吐反射,為了縮短不舒服的時間,和避免受傷,醫師會提早結束檢查。


6. 做胃鏡很痛嗎?

如果是傳統方式,醒著做,可怕的不是痛的感覺,實際上,是可能分泌物太多,造成呼吸困難,持續作嘔的難受感覺。

如果難受,謹記下面口訣:

「肩膀放鬆,深吸氣、嘴巴慢慢哈氣數到10,不吞口水。」


7. 做胃鏡前要準備什麼?

a. 檢查前要空腹,不吃、不喝水至少8小時。以免胃鏡過程中,胃部食物造成嗆入。

b. 因為是侵入性檢查,會填寫檢查同意書

c. 會活動的假牙需先取下。以免脫落吞入。

d. 如果有藥物過敏、青光眼、心肺病史、服用抗凝血劑,要先告訴醫師。


8. 胃鏡為什麼重要?

下面幾種情況,建議做胃鏡:

a. 長期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如果超過半年,需要檢查胃鏡,看是否有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因為巴瑞特氏食道,有幾十倍的食道癌風險。

b. 黑便:胃潰瘍出血,血碰到胃酸,會呈現咖啡色,解出糞便時,會呈現深黑色。懷疑胃潰瘍出血,需要做胃鏡止血。

c. 嘔吐:食物會吐出來,表示下不去,比如說腸阻塞,需要做胃鏡,診斷阻塞的位置和原因。

d. 吐血:需要做胃鏡止血。

e. 體重減輕:需要做胃鏡,排除癌症的可能。

f. 吞嚥困難:食物吞下不去,可能食道有狹窄(Esophageal Stricture)、阻塞,需要做胃鏡診斷。

g. 腫瘤指標異常:做胃鏡能診斷早期癌。

h. 家人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幽門桿菌會導致胃發炎、胃潰瘍、甚至長出胃癌。家人可能互相傳染,建議同步進行胃鏡診斷與治療。

i. 有很多息肉的人(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若是有容易癌變的息肉,需做胃鏡切除。

j. 移除異物(Removal of foreign body):誤吞魚刺、骨頭、電池、假牙、鋁箔包裝,需做胃鏡移除。


9. 經鼻胃鏡有什麼缺點?

極細胃鏡,也就是經鼻胃鏡,和一般胃鏡相比,雖然細是優點,同時也有缺點:

a. 因為管子細軟,容易損壞。

b. 解析度較差,影像不夠清晰。

c. 打氣慢、抽取力道弱,導致檢查時間延長。

d. 工作通道太窄,無法止血或切除大顆息肉。

e. 管子細軟,某些角度受限,造成檢查死角。


10. 胃鏡要找誰做?

認明雙專科:肝膽腸胃專科內視鏡專科

肝膽腸胃專科醫師,在受訓階段,比起其他科別,操作的胃鏡數量,和見過的案例,都多上許多,自然經驗豐富。

累積上千例的胃鏡、大腸鏡操作後,才具備資格參加內視鏡專科考試。考試中除了確認醫師的胃鏡/大腸鏡技術,也會檢視醫師是否能判斷早期癌症。


11. 胃鏡可以檢查食道哪些問題?

胃食道逆流、賁門鬆弛、食道潰瘍食道靜脈瘤食道癌


12. 胃鏡可以檢查胃部哪些問題?

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胃憇室、胃癌


13. 胃鏡可以檢查十二指腸哪些問題?

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腫瘤。


14. 做胃鏡可以請保險嗎?

大多數情況,如果有切息肉,可以申請私人保險。


15. 胃鏡,多久要追蹤?

a. 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 BE),每年做一次胃鏡,追蹤胃食道交接處(ECJ),看是否有癌變(dysplasia)。

b. 胃、十二指腸潰瘍較深的話,建議4個月後,再次追蹤胃鏡,看潰瘍是否已經癒合。

c. 很多息肉的人(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每年追蹤一次,針對大顆的息肉做切除,化驗是否癌變。




參考資料:

Gastrointest Endosc. 2015 Jan;81(1):17-30.

胰臟癌指數CA-199偏高,我有胰臟癌嗎?

胰臟癌指數CA-199偏高,我有胰臟癌嗎?

作者:陳立書




100位CA-199偏高的人當中,只有1位是真的有胰臟癌。


如果CA-199偏高,首先應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


要注意的是,腹部超音波,不容易看清楚胰臟的每個角落,因為腸胃氣體會遮蔽超音波訊號。


若要詳細檢查,下一步建議進行腹部磁振造影(MRI)或電腦斷層(CT)。


關於【腹部超音波】,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關於【腹部超音波】,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作者:陳立書



目錄

2. 超音波是什麼? 
15. 腹部超音波,多久要追蹤?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不管你去醫院、診所、健檢中心,做【腹部超音波】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關於【腹部超音波】,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a. 做腹部超音波前,先空腹8小時(可以喝水),再做檢查。

b. 腹部超音波,是很重要的診斷工具。人有不舒服到診所,應該做超音波檢查。

c. 建議在診間,事先告知醫師要追蹤的部位,讓醫師能仔細檢查。

d. 胃腸常常有氣體,超音波無法看清楚。要檢查胃、腸,仍需要做內視鏡

e. 建議由肝膽腸胃專科醫師,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並定期追蹤


2. 超音波是什麼?

用聲波產生影像,因為人耳接收不到,所以叫做超音波(Ultrasound, US)。

專業術語叫做sonography,特色是體積小,攜帶方便,操作快速,而且沒有輻射線風險。


3. 超音波有哪些種類?

超音波,幾乎可以檢查身上任何部位,但為了檢查不同器官,使用的儀器不同,操作的醫師專精科別也不同。


種類如下

a. 心臟內科:心臟超音波。
b. 風濕免疫科、復健科、骨科:骨骼肌肉超音波。
c. 神經內科:頸動脈超音波、穿顱超音波。
d. 婦產科:胎兒超音波。
e. 新陳代謝科:甲狀腺超音波。
f. 胸腔科:胸腔超音波。
g. 乳房外科:乳房超音波。
h. 肝膽腸胃科:

腹部超音波:檢查肝、膽、胰、脾、腎。

對比顯影劑超音波(contrast-enhanced US):用來分辨疑似腫瘤病灶。

肝纖維掃描儀(elastography):用來判斷是否有肝纖維化。


4. 超音波怎麼做?

舉腹部超音波為例,

首先,先平躺,衣服掀開,露出腹部。

再來,腹部塗上凝膠,凝膠水洗就掉了。

一個塑膠探頭,輕壓在腹部做檢查。

要配合深吸氣和閉氣,讓檢查更仔細。


5. 做腹部超音波前要準備什麼?

如果有吃東西,膽囊會將膽汁排出,膽囊會扁掉,像是膽囊息肉這種比較小的病灶,就無法檢查了。

建議如果要完整檢查,先空腹8小時(可以喝水),再做超音波檢查。


要注意的是,

如果平常有在吃慢性病藥物,檢查前仍然可以服用。

如果餓太久,低血糖,造成頭暈不適,要趕快跟護理師說,可以優先檢查,或是喝糖水。


6. 腹部超音波為什麼重要?

首先,肝膽胰脾腎,如果長腫瘤,當腫瘤很小時,是不會有症狀的。

更何況當人不舒服,比如說想吐、腹痛、腹脹,腹部超音波,是很重要的診斷工具。


再來,一般觸診,壓壓肚子,可以大概推測一下,不舒服的是哪個器官。

如果是用超音波觸診(abdominal palpation guided by US),便可以精確定位不舒服的器官。

舉個例子,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右上腹痛,一般來說,右上的器官有肝和膽,做了超音波,發現她是臟器逆位(situs inversus),胃不在左上腹,而是在右上腹,後續安排胃鏡,證實是胃潰瘍導致她疼痛。


沒做超音波,膽結石可能誤診成胃發炎。

沒做超音波,肝臟腫瘤可能誤診成胃脹氣。

沒做超音波,腸阻塞可能誤診成腸胃炎。


7. 腹部超音波有什麼缺點?

首先,超音波檢查非常花時間,因為影像只能呈現扇形切面,要把器官每個角落都看清楚,熟練的腸胃科醫師,也需要至少5分鐘仔細檢查。

一般在診間,為了避免患者久候,會針對不舒服的位置檢查,難以確保肝膽胰脾腎每個角落都檢查到。

舉例來說,如果有膽囊息肉,或是有肝臟血管瘤,要追蹤,建議在診間,事先告知醫師,讓醫師能針對要追蹤的部位,仔細檢查。


再來,超音波容易受氣體影響畫面,一但有氣體,影像會呈現一片黑色。

胃腸常常有氣體,便無法看清楚胃、腸內部。

要檢查胃、腸,仍需要做內視鏡。

因為胃腸常常有氣體,胰臟的尾端,常會被氣體擋住,而無法看清楚。

Ca-199升高的患者,如果想要知道胰臟有沒有腫瘤,更精確的檢查,仍建議做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

無法配合深呼吸的患者,肝臟上方靠近橫膈膜的地方,會被肺部氣體擋住,看不清楚。


8. 腹部超音波要找誰做?

肝膽腸胃專科的醫師,在訓練過程中,操作過的腹部超音波次數,和看過的案例,比其他科別多非常多,經驗也就比較豐富。


這裡有兩個問題提供給你們,可以用來測試看看,幫你們做超音波的醫師。

當發現肝臟有水泡(或腫瘤),問:「請問我的水泡(或腫瘤),在肝臟哪一葉?」

當發現肝臟有脂肪肝,問:「請問怎麼分辨我的脂肪肝,是輕度/中度還是重度?」


9. 超音波可以檢查肝臟哪些問題?

肝硬化(cirrhosis)、脂肪肝(steatosis)、肝腫瘤(tumor)、肝水泡(cyst)、肝膿瘍(abscess)、肝內膽管脹大。


10. 超音波可以檢查膽囊哪些問題?

膽發炎、膽結石(stone)、膽息肉(polyp)、膽沙。


11. 超音波可以檢查胰臟哪些問題?

胰管脹大、胰臟腫瘤。


12. 超音波可以檢查脾臟哪些問題?

脾腫大、脾腫瘤、脾膿瘍。


13. 超音波可以檢查腎臟哪些問題?

腎水泡、腎水腫(hydronephrosis)、腎結石、腎腫瘤。


14. 超音波還可以檢查腹部哪些問題?

腹水(ascites)。


15. 腹部超音波,多久要追蹤?

a. 肝硬化,3個月做一次超音波,看有沒有腹水,有沒有長肝腫瘤。

b. B型肝炎、C型肝炎患者,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看有沒有肝纖維化,有沒有長肝腫瘤。

c. 脂肪肝合併肝功能異常,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看有沒有肝纖維化。

d. 肝臟良性腫瘤,像是常見的肝臟血管瘤(Hemangioma),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

如果肝臟血管瘤追蹤發現,長大到超過3公分,建議到醫院安排電腦斷層(CT)檢查。

e. 膽囊息肉,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

如果追蹤發現,膽囊息肉大於1公分,建議安排電腦斷層檢查,考慮切除膽囊。

f. 膽囊結石,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

如果右上腹部會痛,就提早檢查,看膽囊有沒有發炎。如果膽囊發炎,要考慮切除膽囊。

g.腎臟良性腫瘤,像是常見的血管肌肉脂肪瘤(AML),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

如果AML大於4公分,而且每年變大超過0.5公分,要做電腦斷層,考慮切除腫瘤。

h. 腎臟結石,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

如果腰側會痛,就提早檢查,看腎臟有沒有水腫,水腫代表結石阻塞了輸尿管,後續需要看泌尿科,做體外震波碎石(ESWL)。




參考資料:

GE Port J Gastroenterol. 2018 Nov; 25(6): 30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