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關於【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不管你去醫院、診所、健檢中心,做【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關於【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a. 舒眠、無痛的胃鏡,可以舒適地、不趕時間、仔細檢查。
b. 大部分的人做胃鏡是安全的,若是醒著做,仍可能因為嘔吐反射,導致黏膜受傷。
c. 醒著做胃鏡,謹記:「肩膀放鬆,深吸氣、嘴巴慢慢哈氣數到10,不吞口水。」
d. 下面幾種情況,需要做胃鏡檢查:長期胃食道逆流、黑便、嘔吐、吐血、體重減輕、吞嚥困難、腫瘤指標異常、家人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e. 做胃鏡,認明雙專科:肝膽腸胃專科、內視鏡專科。
2. 胃鏡是什麼?
全名是上消化道內視鏡(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EGD),其中包括了檢查食道、胃、十二指腸。
可以想像是一條軟管,前面有攝影鏡頭。
3. 胃鏡有哪些種類?
a. 一般胃鏡:一條管子,前面有攝影機,可以獲得高解析度影像。
b. 內視鏡超音波(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胃鏡前端同時有超音波探頭,可以用來評估病灶深度,常用於診斷黏膜下腫瘤(Submucosal Tumor)和早期胃癌。
c. 影像強化內視鏡(Image-enhanced Endoscopy):包括色素內視鏡(Chromoendoscopy)、放大內視鏡(Magnifying Endoscopy)、窄頻影像(Narrow Band Imaging),可以用來診斷早期癌,和預測侵犯深度。
4. 胃鏡怎麼做?
a. 傳統方式,醒著做,優點是快速:
從嘴巴做,喉嚨會噴麻醉藥。從鼻孔做,喉嚨會噴麻醉藥,鼻孔也會塗麻醉藥。
接著,左側躺,從嘴巴做會含口咬器,開始吞入胃鏡時,肩膀放鬆,深吸氣、嘴巴慢慢哈氣數到10,過程中不吞口水,眼睛看向床,讓口水往低處流出來,以免嗆咳。過程約5分鐘。
b. 麻醉方式,睡著做,優點是舒適:
舒眠、無痛的胃鏡,先打點滴,從點滴給麻醉藥,一點點頭暈後便會睡著,醒來時檢查已結束。
麻醉後3小時不能騎車、開車。需有人接送。
5. 胃鏡危險嗎?
下列幾種狀況屬於高危險:
a. 吐血:吐出鮮紅色的血,做胃鏡目的是為了止血,如果遇到大出血,像是食道靜脈瘤破裂(Esophageal Varices Rupture)、或是胃潰瘍出血(Gastric Ulcer Bleeding),都是很危險沒錯,不過如果沒有做胃鏡止血,會有生命危險。
b. 很喘:胃鏡過程中,口鼻會有分泌物,如果原本就很喘,在胃鏡過程中,容易造成缺氧,需要隨時監測血中氧氣濃度(SpO2)。
c. 無法配合:胃鏡過程中,需要維持身體不動,如果一直翻身反抗,可能會造成食道拉扯裂傷,導致大出血,也可能會嗆入分泌物,造成窒息。
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做胃鏡是安全的,下面解釋一些謠言:
a. 會捅破:胃鏡前端是鈍的,不會把器官捅破。謠傳有人做完胃鏡,結果哪裡破了,也都是因為疾病所造成,像是有憇室(Diverticulum)或是腫瘤(Tumor),如果是這些狀況,沒有做胃鏡診斷出來,也會有生命危險。
b. 會受傷:胃鏡由醫師操作,動作輕柔謹慎,並不會造成受傷。但如果是傳統方式,醒著做,則可能因為嘔吐反射(Gag Reflex),劇烈且反覆的嘔吐,導致黏膜與管子劇烈摩擦,導致黏膜受傷,做完胃鏡喉嚨痛,甚至有些人會食道裂傷,造成少量出血。
如果發生嘔吐反射,為了縮短不舒服的時間,和避免受傷,醫師會提早結束檢查。
6. 做胃鏡很痛嗎?
如果是傳統方式,醒著做,可怕的不是痛的感覺,實際上,是可能分泌物太多,造成呼吸困難,持續作嘔的難受感覺。
如果難受,謹記下面口訣:
「肩膀放鬆,深吸氣、嘴巴慢慢哈氣數到10,不吞口水。」
7. 做胃鏡前要準備什麼?
a. 檢查前要空腹,不吃、不喝水至少8小時。以免胃鏡過程中,胃部食物造成嗆入。
b. 因為是侵入性檢查,會填寫檢查同意書。
c. 會活動的假牙需先取下。以免脫落吞入。
d. 如果有藥物過敏、青光眼、心肺病史、服用抗凝血劑,要先告訴醫師。
8. 胃鏡為什麼重要?
下面幾種情況,建議做胃鏡:
a. 長期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如果超過半年,需要檢查胃鏡,看是否有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因為巴瑞特氏食道,有幾十倍的食道癌風險。
b. 黑便:胃潰瘍出血,血碰到胃酸,會呈現咖啡色,解出糞便時,會呈現深黑色。懷疑胃潰瘍出血,需要做胃鏡止血。
c. 嘔吐:食物會吐出來,表示下不去,比如說腸阻塞,需要做胃鏡,診斷阻塞的位置和原因。
d. 吐血:需要做胃鏡止血。
e. 體重減輕:需要做胃鏡,排除癌症的可能。
f. 吞嚥困難:食物吞下不去,可能食道有狹窄(Esophageal Stricture)、阻塞,需要做胃鏡診斷。
g. 腫瘤指標異常:做胃鏡能診斷早期癌。
h. 家人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幽門桿菌會導致胃發炎、胃潰瘍、甚至長出胃癌。家人可能互相傳染,建議同步進行胃鏡診斷與治療。
i. 有很多息肉的人(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若是有容易癌變的息肉,需做胃鏡切除。
j. 移除異物(Removal of foreign body):誤吞魚刺、骨頭、電池、假牙、鋁箔包裝,需做胃鏡移除。
9. 經鼻胃鏡有什麼缺點?
極細胃鏡,也就是經鼻胃鏡,和一般胃鏡相比,雖然細是優點,同時也有缺點:
a. 因為管子細軟,容易損壞。
b. 解析度較差,影像不夠清晰。
c. 打氣慢、抽取力道弱,導致檢查時間延長。
d. 工作通道太窄,無法止血或切除大顆息肉。
e. 管子細軟,某些角度受限,造成檢查死角。
10. 胃鏡要找誰做?
認明雙專科:肝膽腸胃專科、內視鏡專科。
肝膽腸胃專科醫師,在受訓階段,比起其他科別,操作的胃鏡數量,和見過的案例,都多上許多,自然經驗豐富。
累積上千例的胃鏡、大腸鏡操作後,才具備資格參加內視鏡專科考試。考試中除了確認醫師的胃鏡/大腸鏡技術,也會檢視醫師是否能判斷早期癌症。
11. 胃鏡可以檢查食道哪些問題?
12. 胃鏡可以檢查胃部哪些問題?
13. 胃鏡可以檢查十二指腸哪些問題?
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腫瘤。
14. 做胃鏡可以請保險嗎?
大多數情況,如果有切息肉,可以申請私人保險。
15. 胃鏡,多久要追蹤?
a. 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 BE),每年做一次胃鏡,追蹤胃食道交接處(ECJ),看是否有癌變(dysplasia)。
b. 胃、十二指腸潰瘍較深的話,建議4個月後,再次追蹤胃鏡,看潰瘍是否已經癒合。
c. 很多息肉的人(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每年追蹤一次,針對大顆的息肉做切除,化驗是否癌變。
參考資料:
Gastrointest Endosc. 2015 Jan;81(1):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