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書醫師: 工作壓力很大,怎麼辦?

2023年12月16日 星期六

工作壓力很大,怎麼辦?

工作壓力很大,怎麼辦?

作者:陳立書




在高壓工作時保持心靈平靜有可能嗎?


回想自己過去經歷的高壓工作,像是連續幾小時的手術、連續過夜值班、或是12小時急重症照顧,過去常是在高壓工作時將情緒壓抑,把身體作為工具使用,然後在工作結束後嘗試去說服頭腦一個說得通的故事,比如對自己說:「只要熬過這幾年訓練,將來就輕鬆了。」,或是說:「這些事情很有意義,人生應該要追求如此。」。


但那些被壓抑的負面情緒沒有消失,在某天成為一種自我任意撰寫的故事,成為一種成見觀點,比如像是:「年輕後輩就應該像我當年那樣吃苦當吃補。」,或者像是:「一路走來都是靠自己,沒有誰是真正值得信賴的。」,這些侷限的自我限制觀點,很容易在各種情境下觸發情緒,比如看到不比當年自己認真的後輩,就開始心生評價;或是看到後輩有了較好的待遇,就心生不滿覺得不公平。


要從這些小我的定型心態轉念,停止無明的喋喋不休,似乎是一門功課。


生活、工作、人際關係,當面臨壓力,透過成長型心態將其視為挑戰,需要方法來讓我們不被壓力擊垮甚至達到反脆弱,正念的七大原則可以作為面對挑戰時的技術。


七大原則是:非評價(non-judging)、接納(acceptance)、信任自己(trust)、非用力追求(non-striving)、耐心(patience)、初心(beginner's mind)、順其自然(letting be or letting go)。


因著非評價,便不會對自己不擅長的感到自責(感到自責也沒關係,不需要對那樣的自責再感到自責),也不會對自己擅長的感到驕傲,如此接納自己的所有短處與長處,便能自信地選擇戰場,因著非用力追求而不汲汲營營的心,讓我們熬得住時間,我們的心,因為開放而感官覺醒,相信水到渠成而只專注在過程(就像看場電影不會想直接知道結局),這樣對過程萬物感到好奇的心,能夠發現自然的樣貌總是在改變,總是美好,便能自在地安住,順其自然。


當我進行身體掃描,時常覺得身體疲倦和酸痛,過程中容易打瞌睡甚至睡著。回想起來,自從女兒出生已經五年睡不好(這其實挺主觀的,荒謬的是,我擔心女兒睡眠時間不夠的壓力令我失眠)。工作的壓力和養育的壓力,已讓我習慣這般疲憊的身體。當我允許注意力回到身上時,身體不斷送出訊息,提醒我需要休息。


這樣不斷將身體推向極限,只有在生病時休息的人生(我多半甚至是抱病上班),對我而言是適當的嗎?有其他選擇嗎?不選擇有關係嗎?就這樣接受身體的所有感覺可以嗎?接受身體不適伴隨的負面感受也可以嗎?還要再忍耐嗎?生活細節、人際互動、身體感覺、情緒起伏,還要刻意去抗拒、逃避感受嗎?


即便是將賺取薪水的工作時數減低,仍然有養育孩子的工作。身體勞累或是心情倦怠攪和在一起。已經分不清楚是因為心情不好所以睡不好,還是因為昨夜睡不好而影響心情,或者情緒與睡不好的念頭都是虛像,就只是身體想休息。


將與孩子相處的生活視作工作(親職),代入之前對於工作的想法。


1. 放下執著:放下生活中一定要孩子如自己所想地進行與完成某件事的觀點,全然投入當下相處的過程。

2. 知道自己是在奉獻給予:明確知道無法透過孩子替自己的生命添加甚麼,而是在奉獻自己。

3. 明白生命自然能收獲:奉獻自己的同時,清楚地看到孩子的成長,在每一刻嘗試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