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書醫師: 2024

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夫妻吵架是世界末日嗎?

夫妻吵架是世界末日嗎?



當衝突引爆,情緒燃起,家成了炙人的烤問室。我忍住不發飆,認為自己表現的是冷靜,而妻子認為我是冷漠。我不吭聲不潑髒水,以為自己控制情緒能改善關係,但妻子認為我拒絕連結會讓關係走向盡頭。我讀遍"心理"、"成長"、"諮商"、"對話"書籍,認為遇到困難應該關起門來自己解決,而妻子認為應該尋求協助。我以為這些歧異只是兩人價值觀不同,但其實,對人的期待、對陌生事物的信賴、對人生的夢想、對關係的理想、對命運的信仰,這些種種,都有著很大的不同。我花了些時間才明白,這樣的不同,不是妳好我壞,或我對妳錯。妳是妳,我是我,妳我一起經營這座花園,裡頭的一切都值得讚嘆。


表露情緒,尤其是負向情緒(不是壞情緒,只是相對於正向),常讓人覺得自己很脆弱。

表露正向情緒,當涉及關係,也就是表露愛時,也讓人自感脆弱。


將負向和正向情緒毫無保留地坦誠,得到的不是雙重脆弱,而是堅強的人際關係。


我可以在展露憤怒的同時,讓對方感受到愛。

我可以在展露受傷的同時,讓對方感受到愛。

我可以在展露煩躁的同時,讓對方感受到愛。

我可以在展露嫉妒的同時,讓對方感受到愛。


如果小時候,沒有父母師長示範給我們看如何坦誠表達這些情緒,我們也只能從自己犯的錯誤中學習。


當我們覺得自己脆弱時,任何話語聽在耳裡都像刀劍。對方一指出我們的錯誤,便成為一段遺憾。




[為什麼自愛和自尊如此困難]


人都想要感受到愛,為什麼無法自己生出愛?

人都想要感受到尊敬,為什麼無法自己給出尊敬?


兩個相愛的人吵架,母女、父子、夫妻,因為太在乎對方的想法,有種念頭會不斷出現,想殺了過去的自己。那念頭便是後悔,是在關係中犧牲自己的證據,是失眠的原因,因為活成了自己不滿意的樣子。


日落的美,專屬於習慣了悲傷的人。

夕陽的美,能代替許多看似必要的言語。如果,恍惚中,時空重疊,他或她在身旁,那或許,父親能認同兒子,女兒能原諒母親,丈夫能尊敬妻子,孩子能繼續笑,老人能不再哭。




[愛有定義嗎?]


愛的定義是甚麼?

給一個人傷害自己的能力。是嗎?既然是自己給出的,也就是自己可以收回的,沒有一定會受傷。

想幫助一個人成為更好的人。是嗎?對方真的需要幫助嗎?甚麼是更好?對誰來說是更好?

那個人是否成長或跨越痛苦,是自己在意的也是責任。是嗎?在意的感受是真實的,但是,是誰的責任?


A以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付出愛,嘴上說愛B,做自己認為是愛的表現,但B感受不到愛。B也想愛A,只好說服自己接受這些自以為是的愛,活在痛苦中。B永遠得不到那些心中真正在意、真正想要的,B曾經開口要求過,但是A給不出來。A雖然愛B,但同時也對B有期待,A期待B能夠放下心中的未滿足期待、全然地接受B給出的所有自以為是的愛。這是輸贏的遊戲嗎?A或B有可能一輩子在協調中達成平衡嗎?


即便知道這些,A仍願意成為光,持續付出愛。即使知道B心裡不認同,甚至可能是鄙視、厭惡,A仍本著愛B的心,持續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付出。有段時間A和B分開,不再一起生活。兩人間的縫隙,讓經驗和氧氣流入。


B仍然懷著當初對A的未滿足期待,但心中對A產生一股敬意和愛,因為B發現,他沒有辦法做到像A那樣付出愛。不只是沒有辦法回報A的愛,也沒有辦法像A那樣,如此有信心,堅定地成為光。


B認為,如果要愛A,應該要用A認同也喜愛的方式去愛A。但偏偏B不是完完全全認同A的所有想法,B發現他也是以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付出愛。B做著那些A希望B做的事,即使B心裡並不希望A為自己做那些事。同時,B為A做了那些B認為是愛的表現,但心裡明白,其實不確定A是否能從那些事感受到愛。


是否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終究沒有能契合的A和B呢?


愛似乎沒有定義。無條件的愛。無撿擇的愛。只要你不阻擋,光就會照進來。




[你推我前進,我幫你撐傘]


前往看診的路上,下著毛毛雨。偶然瞥見路邊一幕,明白人生多苦。因為有你,人生能繼續向前。幫你搭傘,是彼此的默契。前行,無論風雨驟然。你需要依靠時,我給你力量;我感到茫然時,你給我方向。


有一次和老婆吵架後,在書上看到,關係的經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對方贏,我便默默在心中下了一個決定,要讓老婆贏。


老婆有許多創意,一下子就做出彷彿繪本的照片故事本,讓孩子能跟老師同學分享希臘之旅的開心與發現。在飛機上看了5、6部小小兵電影,海邊玩沙,海生館,看恐龍,搭船,屋頂游泳,去宙斯的神殿。


老婆有許多優點。首先是我最珍惜的,她對人很溫柔。她對孩子很溫柔,即使當她工作一天疲累,仍是很溫柔。她對陌生的人也溫柔,和我不同,她的溫柔會照顧到陌生人的心情。


老婆很善良。她對環境善良,會因為考慮碳排而增加三餐的蔬食量。她對人善良,總是顧慮旁人的心情有沒有受傷。


老婆很有責任感。她對自己的人生很有責任感,全力投入在職涯和個人成長。她對孩子也很有責任感,教育、教養、才藝、生活品質,各方面都考量周到。


偶爾會想到,那次和老婆吵架時,說了些自己想起時會後悔的話。抱歉,我先原諒我自己了。


2024年7月15日 星期一

誤吞魚刺、骨頭,要盡快就醫

誤吞魚刺、骨頭,要盡快就醫

作者:陳立書







上圖,46歲女性,吃雞排,不小心把骨頭吞進去,胃鏡發現骨頭卡在食道上段,使用器械取出骨頭。

魚刺或骨頭卡住食道,會造成食道產生潰瘍傷口,嚴重可能會造成食道穿孔,引發細菌感染。

誤吞魚刺、骨頭,要盡快到腸胃科診所就醫,胃鏡不只能處理卡在喉嚨的異物,卡在食道或是掉進胃部的異物,也能使用胃鏡移除。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該怎麼和孩子互動?

該怎麼和孩子互動?

作者:陳立書




[選擇與界線]


晚上十點,熄燈,要睡了。糖(四歲):「睡覺太久了…我想要看書…」

我的腦中轟轟作響,「早睡早起才長得高!」、「開大燈看書才不會近視!」。

試著教些道理,我說:「明天早上要去玩,如果太晚起床,那邊就會關門了。」

糖:「我會起床的,我是說真的。」孩子也說起道理,像是鏡子。

糖:「我可以去書房看書嗎?可以在這裡看書嗎?」

想要給她選擇,但我心裡有些不情願,仍期待她早點睡覺。試著說出界線,我:「不能在這裡開燈,這裡大家要睡覺了。」

於是,糖便在臥室的淡黃小燈旁,翻著一本本的童書。等我起身發現她沒有去書房時,她已經看了五、六本了。我偎身在她耳邊悄聲:「妳還要再看幾分鐘?」沒等她回答,我已躺回枕頭。

妹妹看完手上那本,便爬回自己的枕頭,抱著猴子玩偶,睡著了。


噢,我還記得她昨天說的:「這是我的眼睛,我可以自己決定!」



[如果能換到一個回吻]


一個男人,親女兒的臉頰,和吻愛人,感覺是天差地遠的。


親吻女兒,接觸一個美好的存在,封存一段再也不重來的記憶。


親吻女兒,不是為了傳遞愛的期許,柔軟,溫熱,髮香,專注的宇宙,啵。


親吻她,如果能換到一個回吻,便能安眠了。



[組樂高的共時性]


和糖一起拼樂高,她開心地坐我身邊,踢著腳,把玩著橘色的透明小顆粒,喃喃自語:「先疊起來喔,等一下要用再拆開。」


我正專心研究說明書,轉頭發現她將兩個1×2扁磚上下拼在一起。

這種組合方式很少用到,因為重疊的扁磚很難拆開,要用到拆磚器和底板。

我有點著急:「哎呀,不可以這樣疊在一起,那會很難拆開,以後不要這樣疊喔,好嗎?」然後便拿拆磚器俐落地拆開了。


我繼續組裝。糖低著頭,開始啜泣。


我:「妳在難過嗎?是因為我太兇了嗎?」

沒有回應,也沒有抬頭,糖不喜歡被看到哭泣的臉。


我:「如果要我抱妳的話跟我說喔。」我便繼續組裝下去。

然後在五頁後的說明書,看到了一個步驟:將兩個橘色透明1×2扁磚上下重疊。



[受到誰的召喚,來陪孩子走一段路]


陪伴孩子成長,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心理準備,需要被形容為“高品質的陪伴”的專注與覺察。不過,人來世上走一遭,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哪有多餘時間精力呢?


再多幼教理論,也無法教會孩子小心謹慎。當孩子“不”小心而受了傷後,才會學到小心。再多鼓勵誘導,也無法教會孩子勇敢。當孩子為了保護“不”勇敢的朋友去挺身而出時,才會學到勇敢。


那麼關於教養的解答就呼之欲出了。活出良善、積極、與人互惠的自己,做孩子的榜樣,那些無法教導的,孩子終究會從我們身上學到。


陪伴孩子時,發現腦中的聲音,總是在催促著,像是:「教她注音和詞義吧,讓她熟悉中文,對閱讀有幫助。」,或是:「教她下棋吧,讓她練習專注,對學習有幫助。」。選擇忽略這些聲音,拿本書,坐在她身旁。她畫圖,我看書,讓念頭浮起再散成泡沫。她轉頭看我,我稱讚她的畫,覺得她的害羞很可愛。


當我急著想看見孩子的笑容,我會太常買她們喜歡的玩具,盡可能滿足她們,這可能營造一種,想要什麼就能得到的氛圍。


當我急著想抹去孩子的皺眉,我會讓她們在正餐前吃零食,這可能阻礙了她們的營養攝取。


當我急著想擦乾孩子的眼淚,我會用成人的力量來解決問題,用成人的邏輯來說明道理,這可能讓她們誤以為,眼淚是專屬於不成熟者的軟弱。


當我為孩子做一件事,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孩子?如果孩子得獎,不禁想說些鼓勵的話時,要謹慎,莫將人的價值建立在成就上。不知該說些什麼時,可以先什麼都不說,免得掃了得獎的興。把鼓勵留給那位沒得獎的孩子,來看見努力的價值。



[安靜的孩子]


早上七點,刷牙前,我想看看妹妹(三歲),好奇她是不是又睡回籠覺。到床邊,發現她正坐著,拿著衛生紙在擦床墊。床濕了一片,想著該不會尿床了,一細看發現,她臉上頭髮上都是白色豆花般的殘渣,心裡驚訝著,她竟然默默地在擦著自己的嘔吐物,趕緊抱她去廁所洗臉換衣服。


傍晚六點,妹妹坐在床上,不斷點頭如搗蒜。床上擺滿她喜歡的食物,但她沒有一樣吃得下。點滴纏繞的小手,機器蜂鳴,護理師前來更換輸液,酒精揮發在24度C的中央空調,刺鼻,暈眩,雞皮疙瘩。身為腸胃科醫師,照顧孩子,對我來說,最困難的部份,是等待。

我:「想要躺著嗎?」搖頭。

我:「肚子會痛嗎?」點頭。

我:「手腳會痠嗎?」搖頭。

彼此沉默半晌。

我:「是因為怕躺下來會吐嗎?」點頭。

我:「是因為早上躺在床上吐了,現在不敢躺下來嗎?」點頭。


如同過去我聽過的無數次,我腦中閃過這個尷尬的提問:「為什麼這麼安靜?」。或許,正努力收拾自己闖的禍,沒有時間去求助;或許,身體的不舒服讓腦袋打結,不知道要說甚麼。如果老師說我的孩子,在學校都很安靜、很乖,我會感到擔憂與害怕。因為那或許代表,嚴厲的管教讓她不敢表現她自己,可能不只是不敢像在家裡那樣,調皮地玩耍,甚至可能是不敢舉手說要上廁所,更遑論和其他孩子衝撞般地互動。


我畢竟相信,敏感如蘭花,悉心照料下便能令人驚艷地綻放。我抱著她,肩膀枕著,感受她隨呼吸起伏的胸膛,試著讓自己的呼吸與她同步。



[不想被打擾]


午後的陽光透進窗簾,我躺在落地窗旁的床墊上,沒設鬧鐘。醒來時,眼前一片藍,陽光在眼底留下了負片。一眨一閉,不急著讓念頭湧入,不急著確認待辦清單,只想靜靜地享受這片寧靜,不想被打擾。


當孩子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時,不只是不需要爸媽幫忙,還相當排斥我們的關注。

彤五歲時,不喜歡我們在她跳舞時拍攝,她會皺著眉頭,用手揮動,看起來很像是在說:「很臭!」,但我們明白,那是在示意我們不要干擾她。

糖四歲時,不喜歡我們在她畫畫時看她,會大聲地抗議:「不要看我!」。也許,當她們在興頭上,而湊熱鬧的我們,是真的有點擾人。


為了維護孩子的安全,以及緩解我的焦慮,我的眼角餘光從未真正移開過,常在她背後探頭探腦地。偶爾拍張照,欣賞孩子自由地專注。讓愛在靜默中繼續綻放。



[孩子失敗,不代表你很失敗。]


或許因為直接稱讚對方顯得尷尬,便稱讚對方的孩子:「哇!拿市長獎喔,爸媽真會教!」

這樣的話從小聽到大,就會知道甚麼是"社會觀感"。

我能做到不去在意陌生人的觀感,仍是很難放下對孩子的責任感。那包括了生她、愛她、養她、教她,還有滿足她、保護她、尊重她、成全她,甚至還有更多彰顯我的控制慾的,確保她的健康、人格、教育、階級。

彤表情嚴肅,口吻生氣:「我不喜歡你這樣說話,你這樣沒有在稱讚我。」

的確,我沒有在稱讚她,我是在指導她,可能聽起來還有糾正的感覺。

沒有人喜歡被糾正。建議的背後其實都是指責,指責會帶來"不被愛"的感受。

孩子遇到困難時,會挫折、會沮喪,這不表示她們需要大人的幫忙或指導。當我們對孩子說出一些建議,多半是因為我們心疼孩子,希望她能夠開心,希望她能夠照我們的方式去遊戲、去學習、去成功,畢竟我們是成年人,要我們眼睜睜看著她失敗,可能心裡會內疚、會自責、會惋惜。

成長來自犯錯。即使我們高效率地移開了孩子跟前的障礙,當我們不在她身邊時,她仍可能會跌倒。

在公園,有擔心孩子受傷,嘴裡叨念著注意安全的家長;也有坐長凳上滑手機,不曉得孩子正在做甚麼的家長。那些都是我,我在他人眼裡看見我自己。依著情境,選擇不同的應對。做選擇前,那裡有短暫的空隙,平靜無波。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脂肪肝】症狀有哪些?會好嗎?飲食改善?案例分享

【脂肪肝】症狀有哪些?會好嗎?飲食改善?案例分享

作者:陳立書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脂肪肝】的5個預防方法。


1. 【脂肪肝】的5個預防方法!

每5個人就有1個人有脂肪肝。 

以下是預防方法

a. 少吃果糖(Fructose)、少吃油。

b. 多運動、避免久坐。

c. 睡眠充足

d. 戒酒。少量飲酒,對健康也有害。

e. 益生菌。當腸內菌失衡時,腸內的毒素會經由門靜脈進入肝臟,導致肝發炎、脂肪肝。


2. 脂肪肝是什麼?

脂肪肝(Fatty Liver),就是脂肪堆積在肝臟。

分為兩種,一種是酒精造成的脂肪肝

另一種,是代謝功能障礙相關的脂肪肝(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代謝功能障礙,只要有下列其中一種,就符合

(1) 過重,定義是BMI>23。

(2) 糖尿病

(3) 下列風險因素有2項,就符合:

a. 腰圍增加。太胖。

b. 高血壓。

c. 高三酸甘油脂。

d. 高密度膽固醇過低。

e. 空腹血糖>100。

f. CRP過高。表示身體在發炎。


3. 脂肪肝有哪些症狀?

輕度脂肪肝不太會不舒服。

如果脂肪肝變嚴重,引起肝臟發炎,可能會有噁心、疲倦、右上腹脹。


4. 脂肪肝是如何產生的?

當身體代謝功能變差,產生胰島素抗性(Insuline Resistance),身體便會開始堆積脂肪,也會堆積在內臟,造成脂肪肝,甚至引起肝炎。


5. 脂肪肝有哪些原因?

a. 酒精:有脂肪肝的情形,建議戒酒。

b. 高血脂、肥胖、代謝症候群:有脂肪肝,就表示身體代謝變慢了,脂肪代謝不足,累積在內臟。

代謝症候群:腰圍過大(男>90cm,女>80cm)、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項中有3項,就是代謝症候群。


6. 脂肪肝需要做檢查嗎?

a. 超音波:能檢查脂肪肝,將脂肪肝分成輕度、中度、重度。

b. 肝維維掃描(Elastography):能評估肝臟纖維化程度。

c. 抽血檢查:能檢驗ALT、AST,看是否有肝臟發炎,並且計算肝纖維化指數(Fibrosis 4 Score, FIB-4)。

d. 肝臟切片:如果懷疑嚴重纖維化,要做切片病理檢查。


7. 脂肪肝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要改善脂肪肝,跟著我這樣做。


(1) 減重:減重是最重要的非藥物治療,減重達5%,便能改善脂肪肝。


(2) 戒糖

甜食,裡面有果糖、蔗糖,要少吃。

醣類,米飯、麵包,要少吃。

糖和醣類,會升高血中三酸甘油脂,造成血中脂肪過高,最後堆積在肝臟。


(3) 增加蔬食

多吃植物油,有高血脂的人,會不敢吃油,但其實,植物油是對身體好的油,是好的膽固醇。

增加好的膽固醇,能改善脂肪肝。


(4) 多運動

身體代謝變慢,會導致脂肪堆積,堆積在內臟,就造成脂肪肝。

一週至少運動3次,能加速身體的代謝,讓脂肪不容易堆積。


(5) 戒酒


逆轉脂肪肝,必吃香蕉?

幫大家搜尋了一下,國際的脂肪肝研究文獻,有3篇:

第1篇說,綠香蕉的皮的萃取物,能改善脂肪肝。

第2篇說,綠香蕉的抗性澱粉,能改善脂肪肝。

第3篇說,黃香蕉富含的酚類,能改善脂肪肝。


改善脂肪肝,可能香蕉真的有幫忙吧。

但是,沒有熟的香蕉,還要連皮一起吃,我是辦不到(攤手)。


8. 脂肪肝有哪些藥物治療?

a. 降膽固醇藥物:如果有高血脂,用藥物能同步改善脂肪肝。

b. 維他命E、保肝藥:肝炎患者可以服用。

c. 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Metformin)、GLP-1 RA、DPP-4i、SGLT-2i、PPARa。

d. 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者應補充。


9. 脂肪肝要追蹤嗎?

沒有肝臟發炎: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和抽血檢查。

有肝炎:每6個月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和抽血檢查。


10. 脂肪肝會變肝癌嗎?

脂肪肝會引起肝臟發炎,持續發炎會肝纖維化,演變成肝硬化,可能長出肝癌


11. 案例分享

我有脂肪肝,嚴重嗎?




參考資料:

Clin Mol Hepatol. 2024 Jan; 30(1): 16–36.


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膽結石】症狀有哪些?怎麼辦?能吃什麼?案例分享

【膽結石】症狀有哪些?怎麼辦?能吃什麼?案例分享

作者:陳立書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膽結石】的5個預防方法。


1. 【膽結石】的5個預防方法!

大約每10個人就有1個人有膽結石。

以下是預防方法:

a. 少吃油、少吃糖

b. 戒菸

c. 多運動、避免肥胖。

d. 補充膳食纖維

e. 維他命C咖啡,可能有幫助。


2. 膽結石是什麼?

膽囊中的膽汁,形成結晶,細碎的叫做膽沙,一大顆的叫做膽結石。

有三種分類,膽固醇結石(Cholesterol Stones)、色素結石(Pigment Stones)或混合結石(Mixed Stones)。

台灣人大多是混合結石


3. 膽結石有哪些症狀?

大部分有膽結石的人,一生都不會有症狀,常常是接受檢查時,意外發現的。

可能的症狀有:

a. 上腹痛、背痛

典型的膽絞痛,是在飯後,位置在右上腹、右肩胛骨。

比較不典型的,也有人在沒有吃東西時痛,或晚上痛。

b. 腹脹噁心、嘔吐

c. 發燒:表示可能膽囊發炎。


4. 膽結石是如何產生的?

膽囊收縮功能不好,膽汁長時間在膽囊中,會先形成膽沙,再慢慢變成膽結石。


5. 膽結石有哪些原因?

a. 懷孕:懷孕期間,雌激素升高,膽固醇分泌增多,黃體素延遲膽囊排空,導致膽結石。

b. 肥胖:BMI>30的人,容易有膽結石。

c. 糖尿病

d. 高三酸甘油脂

e. 快速減重


6. 膽結石需要做檢查嗎?

腹部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膽囊發炎,膽囊發炎會發現膽囊壁變厚(>4mm)、膽囊脹大(長軸>8cm)、或膽囊周圍積液

檢查膽囊前要空腹8小時。


7. 膽結石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a. 膽結石“無法”靠食物療法排出,搜尋到的“排石法”是民間傳說。


b. 膽結石“無法”用體外震波碎石,因為不安全,可能引起腹膜炎。


c. 3餐定時定量

像是168斷食法,可能會因為16小時期間沒有吃東西,膽汁都停留在膽囊中,可能形成膽結石。

但其實可能性很低,就多個百分之一左右。

如果因為肥胖,想要減重,可以先做超音波檢查,看看是否有膽結石,再選擇適合的減重方式。


d. 多補充膳食纖維。研究指出,每天補充30克膳食纖維,可以減少膽結石風險50%。


8. 膽結石有哪些藥物治療?

a. 膽石溶解藥物:Ursodeoxycholic Acid,效果不太好。


9. 膽結石有哪些手術治療?

膽結石大於3公分時,因為併發症機率較高,會建議開刀。

手術方式,目前多半是用腹腔鏡,術後恢復也快。

如果膽囊壁有鈣化點,懷疑是膽囊癌,也會建議開刀切除膽囊。


10. 膽結石治療有沒有副作用?

膽囊切除的後遺症:吃比較油的食物時,容易腹瀉。


11. 膽結石要追蹤嗎?

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追蹤膽結石大小、膽囊有沒有發炎。


12. 膽結石會變膽囊癌嗎?

70%的膽囊癌患者有膽結石,如果有膽囊腺肌症(Adenomyomatosis)、膽囊息肉,也比較容易有膽囊癌,需要定期追蹤。


13. 案例分享

右邊肩胛骨裡面不舒服,膏肓痛,跟肚子有關係嗎?




參考資料:

BMJ 2014;348:g2669

JAMA Surg. 2020;155(12):1162-1163.

BMC Gastroenterol. 2023 Apr 11;23(1):119.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2 Mar;20(3):e529-e537.



2024年6月11日 星期二

【胃食道逆流】症狀有哪些?怎麼辦?能吃什麼?案例分享

【胃食道逆流】症狀有哪些?怎麼辦?能吃什麼?案例分享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胃食道逆流】的5個預防方法! 
3.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症狀?
4. 胃食道逆流是如何產生的?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胃食道逆流】的5個預防方法。


1. 【胃食道逆流】的5個預防方法!

a. 戒菸

b. 多運動:肥胖會引起胃食道逆流。

c. 睡覺時,頭墊高

d. 晚餐早點吃,不吃宵夜

e. 避開酒、辛辣、巧克力


2. 胃食道逆流是什麼?

每5個人就有1個人有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胃酸腐蝕性強,當胃酸從胃流到食道,食道會受傷,引起不舒服。


3.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症狀?

a. 當胃酸流到食道:

胸口灼熱、胸口刺痛


b. 當胃酸流到咽喉:

聲音沙啞、呼吸不順、咳嗽


c. 當胃食道蠕動異常:

吞東西卡住、打嗝、上腹脹


4. 胃食道逆流是如何產生的?

有以下可能:

a. 當下食道括約肌(LES)功能不良,就像瓶蓋沒關緊,一傾斜,胃酸就會從胃流到食道。

b. 構造異常:例如,橫膈裂孔疝氣(Hiatal Hernia)。


5.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原因?

a. 吃完東西馬上躺下。

b. 吃刺激性食物,例如:酒、辛辣、巧克力。

c. 抽菸。

d. 肥胖、懷孕。

e. 藥物:例如,高血壓藥物、抗生素、雙磷酸鹽、阿斯匹靈。


6. 胃食道逆流需要做檢查嗎?

如果有下列情形,建議盡快就醫檢查

a. 活動時胸痛:留意心臟疾病。

b. 吞嚥困難嘔吐、體重減輕:小心食道癌症。

c. 上腹痛、解黑便:小心潰瘍。

d. 皮膚變黃:小心肝膽疾病。


檢查包括以下:

a. 胃鏡檢查:胃鏡能檢查食道、胃、十二指腸。

胃鏡能檢查食道是否有發炎,發炎程度依據洛杉磯分級(LA Grade)分為A、B、C、D,4個等級,D級最嚴重。


b. 切片病理檢查:切片檢查用來診斷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 Esophagus)、食道癌


c. 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Manometry):如果每天吃2次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治療效果不好,而且胃鏡檢查結果正常,要考慮做。


d. 食道內阻抗及酸鹼測定檢查。


7.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a. 減重、不要穿太緊的衣褲。

b. 戒菸、戒酒。

c. 吃5分飽。

d. 避免太油、巧克力、辛辣、咖啡。


8.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藥物治療?

如果沒有吃藥,食道會持續受傷,演變成巴瑞特氏食道,導致食道癌風險增高。

初次診斷胃食道逆流,國際指引建議,至少服藥8週。

健保規範,做完胃鏡後,會給付4個月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藥物如下:

a. 胃酸抑制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H2-blocker。其中,PPI效果較好。

b. 胃酸中和劑

c. 胃腸蠕動藥物:例如,Metoclopramide,用來改善胃食道蠕動。


9.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手術治療?

a. 食道狹窄,導致吞嚥困難,可以做內視鏡汽球擴張。

b. 如果切片檢查,發現有高度分化不良(High Grade Dysplasia),要用內視鏡切除。

c. 如果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嚴重,可以做賁門緊縮術。


10. 胃食道逆流治療有沒有副作用?

a.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如果吃藥超過6個月,可能會造成鈣、鐵、鎂、維生素B12的吸收不良,可以額外再吃補充品。

b. 胃腸蠕動藥物:可能會嗜睡、焦躁。


11. 胃食道逆流要追蹤嗎?

a. 洛杉磯分級C級、D級、巴瑞特氏食道:每年做一次胃鏡。

每20個人就有1個人有巴瑞特氏食道。

b. 如果切片檢查,發現有低度分化不良(Low Grade Dysplasia):6個月內要再做一次胃鏡。


12. 胃食道逆流會變食道癌嗎?

如果擔心食道癌,首先,要做胃鏡檢查,用攝影機觀察食道黏膜,看是否有癌變,如果高度懷疑,要做切片病理檢查。

如果發現有分化不良,要盡快治療。


13. 案例分享

胃食道逆流,一定要長期吃藥嗎?




參考資料:

JAMA. 2020;324(24):2536-2547.

診間,那些人,那些事

診間,那些人,那些事

作者:陳立書




[自律神經失調]


上一次聽到自律神經失調,是父母親的一位好友,飽受胃食道逆流所苦,飲食、藥物、作息、姿勢都試著調整過了,然後醫師說她是自律神經失調,無藥可醫。


在門診,一位病患,胃食道逆流,也說了她有自律神經失調。


患者:「我有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是這樣的緣故吧。那麼除了藥物,我應該要做些甚麼來改善這些症狀呢?」

我:「你從哪裡知道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呢?」

患者:「之前開完刀,然後媽媽又過世,壓力很大,那陣子身體狀況很差。有間診所專門做這個,高級自費項目,用儀器檢測。檢測完就說我有自律神經失調,然後推薦我很多健康食品,因為實在是太多,我其實也吃不完。後來想再去,可能診所成本很高吧,發現已經收掉了。」

我:「吃了那些健康食品身體覺得如何呢?」

患者:「其實沒甚麼改變。」


我:沉默六秒「其實,身體剛開完刀,又遇到家裡有重大變故,任何人都會在這樣的壓力下影響健康,身體的功能也會受影響,會胃食道逆流也是很合理的。在身體不舒服時,有人提出一些說法推薦一些健康食品,當下想去試試也是很合理的。如果給自己多一些時間,讓時間去療癒這些壓力和情緒,可能胃食道逆流也會少發作了。現在妳的身體其實沒有甚麼重大的異常,就接受這樣的身體,不去急著做些甚麼是可以的。」


在追求六分鐘看一位病人以衝高績效的醫學中心,有些想做但沒做的事...




[還不夠的故事]


60幾歲的患者回診,跟我說:「我覺得你改變很多,比去年還要健談。去年覺得你話很少。」


隔週他再次回診,跟我說了他的故事。


兩年前,他太太帶他90幾歲的媽媽來診所看診,回到家後,媽媽跟他抱怨,說診所的醫生沒有仔細看,隨便就開藥打發她走。

過一陣子,媽媽又再次腹痛,到醫學中心急診,結果發現是胰臟癌,7個月後就走了。

媽媽走之前,一直在懷疑她太太,說是她故意沒有照顧好她,延誤了她的病情。

他很替他太太感到委屈,因為照顧媽媽的重擔,他太太扛下很多,全天候照顧媽媽、帶媽媽去醫院、陪著住院...

他常常想起,就算當初診所的醫生,沒有診斷出胰臟癌也沒關係,畢竟是這麼困難的病,但如果,如果當初醫生能親切一點、仔細一點,讓他媽媽不會從那時就開始疑神疑鬼,會不會他太太就不會被誤會,會不會他和自己的親兄弟就不會反目成仇,會不會就不會因為遺產爭執,即使他一怒之下自願放棄所有遺產,親兄弟直到今日都避不見面...


我跟他握了手,謝謝他告訴我這件事。我說:「謝謝你告訴我這些,有可能會改變我一生。」

關於【無痛大腸鏡】,麻醉風險、費用、檢查時間,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關於【無痛大腸鏡】,麻醉風險、費用、檢查時間,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關於【無痛大腸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3. 無痛大腸鏡和傳統大腸鏡有什麼差別?
4. 無痛大腸鏡麻醉方式?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關於【無痛大腸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關於【無痛大腸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無痛大腸鏡:使用麻醉藥,維持中度鎮靜,讓患者接受大腸鏡時,不會緊張、嘔吐、疼痛。

又叫做舒眠大腸鏡、麻醉大腸鏡。


(2) 大腸鏡並不需要更深沉的全身麻醉

而過淺的局部麻醉,則仍然會有肚子脹痛感。


(3) 以下情形,麻醉危險性高,需要事先提出和醫師討論:

a. 心臟血管疾病:心衰竭、有放心臟支架、六個月內曾中風。

b. 肺部疾病:慢性肺阻塞、嚴重氣喘。

c. 洗腎患者。

d. 嚴重糖尿病、未治療的甲狀腺功能異常

e. 肥胖(BMI>35)。

f. 懷孕,原則上不接受麻醉藥,擔心影響胎兒。


(4) 無痛大腸鏡的準備

a. 檢查前不吃、不喝,6個小時。

b. 血壓藥、甲狀腺藥,可以服用。

c. 糖尿病藥、胰島素,不能使用。

d. 檢查結束需要有人接送,或搭計程車返家。

e. 麻藥後,恢復到可以工作,大約需要3小時。


(5) 以下情形,建議做大腸鏡,檢查是否有息肉:

a. 年紀>45歲:國際指引,建議45歲開始進行大腸息肉篩檢。

b. 缺乏運動、體重過重:肥胖,大腸癌的風險較高。

c. 愛吃油炸、燒烤。愛喝含糖飲料:

食物經過油炸或燒烤,會產生致癌物。

精緻糖,會造成身體發炎,增加癌症危險。

d. 抽菸、喝酒:菸酒是致癌物。

e. 有瘜肉病史者。有家族病史者:

有瘜肉,每3年追蹤大腸鏡。

家人有大腸癌,自己要提早做大腸鏡,篩檢是否有癌變息肉。


2. 無痛大腸鏡是什麼?

無痛大腸鏡:使用麻醉藥,維持中度鎮靜,讓患者接受大腸鏡時,不會緊張、腹脹、疼痛。

又叫做舒眠大腸鏡、麻醉大腸鏡。


做大腸鏡的麻醉,是使用什麼藥物?麻醉深度為何?解釋給你聽。


麻醉,是用藥物讓人降低意識。

使用的藥物:咪達唑侖(Midazolam)、丙泊酚(Propofol)。


大腸鏡檢查使用麻醉,目的是讓患者不會焦慮和不舒服,讓檢查能順利進行。

大腸鏡的麻醉深度:中度鎮靜(Moderate Sedation),之前又叫做清醒鎮靜(Conscious Sedation)。


根據國際指引,大腸鏡的麻醉深度,只需要中度鎮靜,在這種麻醉方式下,患者能夠對言語或輕微的觸覺刺激,做出反應,而且患者的呼吸不會受影響


大腸鏡並不需要更深沉的全身麻醉。

而過淺的局部麻醉,則仍然會有脹痛感。


3. 無痛大腸鏡和傳統大腸鏡有什麼差別?

傳統大腸鏡讓人害怕,是因為過程會有肚子脹痛,可能會痛到無法完成檢查。

在中度鎮靜下做無痛大腸鏡,可以安全且舒服地完成檢查。


4. 無痛大腸鏡麻醉方式?

從點滴給麻醉藥。

有兩種方式:

a. 單獨使用丙泊酚,來達到鎮靜深度。

b. 先給一劑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BZD),然後陸續加上丙泊酚,來達到鎮靜深度。


5. 無痛大腸鏡費用多少?

自費麻醉費用,大約在3000元到5000元。

大腸鏡,若是符合健保給付,就不用額外付錢。

大腸鏡,若是自費,大約在2000元到4000元。


6. 無痛大腸鏡安全嗎?

從點滴用麻醉藥,需要監測血氧、心跳、血壓,來確保安全。


如果在網路上,看到麻醉死亡的文章,先別驚慌。


麻醉風險,在特別的族群,是比較高的,那麼他們就可能不適合麻醉,如下:

a. 心臟血管疾病:心衰竭、有放心臟支架、六個月內曾中風。

b. 肺部疾病:慢性肺阻塞、嚴重氣喘。

c. 洗腎患者。

d. 嚴重糖尿病、未治療的甲狀腺功能異常。

e. 肥胖(BMI>35)。

f. 懷孕,原則上不接受麻醉藥,擔心影響胎兒。


麻醉風險,會因為手術疼痛,需要更深沉的全身麻醉,而變得更危險。


大腸鏡,麻醉的目的,是讓肚子不脹痛,用的是中度鎮靜,並不需要更深入到全身麻醉,因此,大腸鏡的麻醉,是比較安全的。


7. 無痛大腸鏡要多久時間?

大腸鏡過程大約15到20分鐘,麻醉甦醒大約10到15分鐘。


無痛大腸鏡,檢查流程,大約1個多小時

診所諮詢及預約 > 拿到清腸劑 > 前2天低渣飲食 > 前一晚喝清腸劑 > 檢查當天,報到與麻醉諮詢 > 打上點滴 > 施打麻醉 > 大腸鏡檢查 > 麻醉後恢復 > 聽報告、領藥


8. 無痛大腸鏡用來檢查什麼?

隨著大家注重健康,提早安排大腸鏡檢查,做大腸息肉篩檢,大腸癌已經不再是國人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已經掉到第二名了。

如果大腸鏡能更普及,相信大腸癌發生率能降得更低。


以下情形,建議做大腸鏡,檢查是否有息肉:

a. 年紀>45歲:國際指引,建議45歲開始進行大腸息肉篩檢。

b. 缺乏運動、體重過重:肥胖,大腸癌的風險較高。

c. 愛吃油炸、燒烤。愛喝含糖飲料:

食物經過油炸或燒烤,會產生致癌物。

精緻糖,會造成身體發炎,增加癌症危險。

d. 抽菸、喝酒:菸酒是致癌物。

e. 有瘜肉病史者。有家族病史者:

有瘜肉,每3年追蹤大腸鏡。

家人有大腸癌,自己要提早做大腸鏡,篩檢是否有癌變息肉。


大腸鏡能用來正確診斷,包括發炎、潰瘍、出血、息肉、腫瘤,大腸鏡過程中,能同時做止血、息肉切除。


9. 無痛大腸鏡檢查前怎麼準備?

a. 檢查前不吃、不喝,6個小時。

b. 血壓藥、甲狀腺藥,可以服用。

c. 糖尿病藥、胰島素,不能使用。

d. 檢查結束需要有人接送,或搭計程車返家。

e. 麻藥後,恢復到可以工作,大約需要3小時。


10. 無痛大腸鏡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麻醉過程中,如果麻太深,到了深度鎮靜(Deep Sedation),會需要一些技巧,來維持呼吸道,例如:抬高下巴(Chin Lift)或張開下顎(Jaw Thrust)。

同時,也需要調整麻醉深度,回到中度鎮靜。


在以下時間,需要評估患者意識和血壓、心跳、血氧:

(1) 手術開始前

(2) 給麻醉藥後

(3) 大腸鏡過程中每5分鐘一次

(4) 大腸鏡結束時

(5) 清醒後


11. 無痛大腸鏡結束後要注意什麼?

(1) 沒切瘜肉

a. 3個小時內,不能開車或騎車。請搭計程車或親友接送。

b. 當天吃清淡一點,避免麻辣、油膩。 


(2) 有切瘜肉,除了上面兩點,還要額外注意:

a. 3天內,不做劇烈運動。

b. 如果平時有吃抗凝血藥物,要先和醫師討論用藥。

c. 排便時,有少量血絲,是正常的。

如果大便有很多血,要提早回診檢查。


12. 做無痛大腸鏡可以請保險嗎?

大多數情況,如果有切息肉,可以申請私人保險。


13. 無痛大腸鏡心得:

真的完全不痛!

睡一覺就檢查完了!

一點感覺都沒有!

麻醉後完全不會嗜睡!

不到一小時就檢查完離開診所了!




參考資料:

Gastrointest Endosc. 2018 Feb;87(2):327-337.

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無痛胃鏡】,減痛還是舒眠?費用多少?安全嗎?通通報給你知

【無痛胃鏡】,減痛還是舒眠?費用多少?安全嗎?通通報給你知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關於【無痛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3. 無痛胃鏡和傳統胃鏡有什麼差別?
4. 無痛胃鏡麻醉方式?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關於【無痛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關於【無痛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無痛胃鏡:使用麻醉藥,維持中度鎮靜,讓患者接受胃鏡時,不會緊張、嘔吐、疼痛。

又叫做舒眠胃鏡麻醉胃鏡


(2) 胃鏡並不需要更深沉的全身麻醉。

而過淺的局部麻醉,則仍然會有嘔吐感。


(3) 以下情形,麻醉危險性高,需要事先提出和醫師討論:

a. 心臟血管疾病:心衰竭、有放心臟支架、六個月內曾中風。

b. 肺部疾病:慢性肺阻塞、嚴重氣喘。

c. 洗腎患者。

d. 嚴重糖尿病、未治療的甲狀腺功能異常。

e. 肥胖(BMI>35)。

f. 懷孕,原則上不接受麻醉藥,擔心影響胎兒。


(4) 無痛胃鏡的準備

a. 檢查前不吃、不喝,8個小時。

b. 血壓藥、甲狀腺藥,可以服用。

c. 糖尿病藥、胰島素,不能使用。

d. 活動假牙、隱形眼鏡,要先取下。

e. 檢查結束需要有人接送,或搭計程車返家。

f. 麻藥後,恢復到可以工作,大約需要3小時。


(5) 無痛胃鏡心得

真的完全不痛!

睡一覺就檢查完了!

一點感覺都沒有!

麻醉後完全不會嗜睡!

不到一小時就檢查完離開診所了!


2. 無痛胃鏡是什麼?

無痛胃鏡:使用麻醉藥,維持中度鎮靜,讓患者接受胃鏡時,不會緊張、嘔吐、疼痛。

又叫做舒眠胃鏡、麻醉胃鏡。


做胃鏡的麻醉,是使用什麼藥物?麻醉深度為何?解釋給你聽。


麻醉,是用藥物讓人降低意識。

使用的藥物:咪達唑侖(Midazolam)、丙泊酚(Propofol)。


胃鏡檢查使用麻醉,目的是讓患者不會焦慮和不舒服,讓檢查能順利進行。

胃鏡的麻醉深度:中度鎮靜(Moderate Sedation),之前又叫做清醒鎮靜(Conscious Sedation)。


根據國際指引,胃鏡的麻醉深度,只需要中度鎮靜,在這種麻醉方式下,患者能夠對言語或輕微的觸覺刺激,做出反應,而且患者的呼吸不會受影響


胃鏡並不需要更深沉的全身麻醉。

而過淺的局部麻醉,則仍然會有嘔吐感。


3. 無痛胃鏡和傳統胃鏡有什麼差別?

傳統胃鏡讓人害怕,是因為過程會有強烈嘔吐,做完容易喉嚨痛

在中度鎮靜下做無痛胃鏡,可以安全且舒服地完成檢查。


4. 無痛胃鏡麻醉方式?

從點滴給麻醉藥。

有兩種方式:

a. 單獨使用丙泊酚,來達到鎮靜深度。

b. 先給一劑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BZD),然後陸續加上丙泊酚,來達到鎮靜深度。


5. 無痛胃鏡費用多少?

自費麻醉費用,大約在2000元到4000元。

胃鏡,若是符合健保給付,就不用額外付錢。

胃鏡,若是自費,大約在1600元到3000元。


6. 無痛胃鏡安全嗎?

聽到要做胃鏡,都會感到很害怕。

一想到這麼長的管子要插進喉嚨,血壓就開始飆高。


依據國際指引建議,無痛胃鏡就是用麻醉藥,讓人睡著,舒服地完成檢查,所以叫做"舒眠"胃鏡。

因為睡著了,會完全沒有疼痛感,所以叫做"無痛"胃鏡。


為什麼有人說是減痛胃鏡?

那是不同的麻醉深度,如果麻醉淺一點,人會醒著,仍然會感覺不舒服,只是疼痛的程度減少了,所以叫做"減痛"胃鏡。


安全嗎?

舒眠胃鏡,和減痛胃鏡,都一樣安全,因為麻醉深度並不深,都不會影響到呼吸。

舒眠和減痛,也都有一樣的麻醉風險,尤其是老人家,或是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人,要事先和醫師討論。


以下情形,麻醉危險性高,需要事先提出和醫師討論:

a. 心臟血管疾病:心衰竭、有放心臟支架、六個月內曾中風。

b. 肺部疾病:慢性肺阻塞、嚴重氣喘。

c. 洗腎患者。

d. 嚴重糖尿病、未治療的甲狀腺功能異常。

e. 肥胖(BMI>35)。

f. 懷孕,原則上不接受麻醉藥,擔心影響胎兒。


7. 無痛胃鏡要多久?

胃鏡過程大約5到10分鐘,麻醉甦醒大約5到10分鐘。


8. 無痛胃鏡用來檢查什麼?

胃鏡能用來正確診斷,包括發炎、潰瘍、出血、息肉、腫瘤,胃鏡過程中,能同時做幽門桿菌檢查、止血、息肉切除。


9. 無痛胃鏡檢查前怎麼準備?

a. 檢查前不吃、不喝,8個小時。

b. 血壓藥、甲狀腺藥,可以服用。

c. 糖尿病藥、胰島素,不能使用。

d. 活動假牙、隱形眼鏡,要先取下。

e. 檢查結束需要有人接送,或搭計程車返家。

f. 麻藥後,恢復到可以工作,大約需要3小時。


10. 無痛胃鏡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麻醉過程中,如果麻太深,到了深度鎮靜(Deep Sedation),會需要一些技巧,來維持呼吸道,例如:抬高下巴(Chin Lift)或張開下顎(Jaw Thrust)。

同時,也需要調整麻醉深度,回到中度鎮靜。


在以下時間,需要評估患者意識和血壓、心跳、血氧:

(1) 手術開始前

(2) 給麻醉藥後

(3) 胃鏡過程中每5分鐘一次

(4) 胃鏡結束時

(5) 清醒後


11. 無痛胃鏡心得:

真的完全不痛!

睡一覺就檢查完了!

一點感覺都沒有!

麻醉後完全不會嗜睡!

不到一小時就檢查完離開診所了!




參考資料:

Gastrointest Endosc. 2018 Feb;87(2):327-337.

2024年6月9日 星期日

【腸躁症】的原因是什麼?神經失調?腸躁症的5種預防方式?

【腸躁症】的原因是什麼?神經失調?腸躁症的5種預防方式?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腸躁症的5種預防方式? 
3. 腸躁症有哪些症狀?
4. 腸躁症是如何產生的?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腸躁症】的5種預防方式。


1. 腸躁症的5種預防方式?

a. 飲食:多吃蔬果補充膳食纖維,不吃會讓身體不舒服的食物。

b. 益生菌:挑選時注意成分,選有乳酸菌屬或雙歧桿菌屬的,不要選有藥物成分的。

c. 生活習慣:投入一項喜歡的運動,一周至少3次。充足睡眠,每晚至少7小時。

d. 放鬆技巧:腹式呼吸、瑜珈、正念減壓。這些技巧能調節自主神經。

e. 戒菸


2. 腸躁症是什麼?

a. 根據羅馬準則IV(Rome IV Criteria),如果每個禮拜,至少有1天腹痛,而且同時有大便頻率改變、大便外觀改變,時間持續3個月,就符合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診斷。

b. 分為腹瀉型(IBS-D)、便祕型(IBS-C)、交替型(IBS-M)。


3. 腸躁症有哪些症狀?

a. 腹部的脹痛或絞痛。

b. 脹氣。

c. 腹瀉。

d. 便秘。

e. 噁心。


4. 腸躁症是如何產生的?

腸躁症,是腸道構造正常,但功能不正常。

a. 腸蠕動異常:蠕動過快,會腹瀉;蠕動太慢,會便祕。

b. 腸過度敏感:腸道敏感,一般人不會感覺到痛的情形,腸躁患者會感覺疼痛。

c. 腸神經異常:腸子由自主神經控制,神經訊號異常,造成腹瀉或便祕。


5. 腸躁症有哪些原因?

食物、藥物、發炎、細菌感染、心理因素、壓力,常常是多種原因共同造成的。


6. 腸躁症需要做檢查嗎?

腸躁症的症狀,和其他疾病有重疊,如果沒有接受適當的檢查,可能會誤診


以下是常見檢查:

(1) 抽血:血球(CBC)、發炎指標(CRP)。檢驗是否有貧血或發炎。


(2) 大腸鏡。有下列情況,可能問題是大腸癌,或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建議做大腸鏡:

a. 年紀大於45歲:國際大腸癌篩檢指南,建議45歲開始大腸癌篩檢。

b. 發燒

c. 貧血

d. 便血

e. 體重減輕



(3) 肛門直腸測壓和球囊排出測試:如果大便需要出很多力,解不乾淨的感覺,測試後,可以做骨盆底肌訓練,來改善症狀。


7. 腸躁症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1) 飲食

a. 麩質(Gluten)不耐:避免麵包、麵食。

b. 乳糖不耐:避免牛奶、沙拉醬。

c. 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需要在醫療專業人員的指示下進行

d. 便秘,可以補充膳食纖維:例如,洋車前子(Psyllium Husk)。



(2) 益生菌:乳酸菌屬(Lactobacillus, A菌)、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 B菌)。

(3) 生活習慣:投入一項喜歡的運動,一周至少3次。

(4) 放鬆技巧:腹式呼吸、正念減壓。


8. 腸躁症有哪些藥物治療?

a. 腹瀉用止瀉藥Loperamide。

b. 便秘用瀉藥。

c. 絞痛用解痙攣藥。

d. 身心症狀用三環抗憂鬱藥(TCA)。


9. 腸躁症治療有沒有副作用?

解痙攣藥的副作用,包括暈眩、視力模糊、口乾、便秘、尿滯留。




參考資料:

JAMA. 2021 Apr 20;325(15):1568.


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腹瀉】怎麼辦?吃什麼?5個關鍵預防方式。

【腹瀉】怎麼辦?吃什麼?5個關鍵預防方式。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腹瀉】的5個關鍵預防方式。 
3. 腹瀉是如何產生的?
4. 腹瀉有哪些原因?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腹瀉】的5個關鍵預防方式。


1. 【腹瀉】的5個關鍵預防方式。

(1). 勤洗手,可以預防病毒感染。

洗手,一定要用肥皂,洗20秒以上。

遵照幼稚園都會背的口訣:

a. 內:手心互相搓洗。

b. 外:搓洗手背。

c. 夾:十指交錯搓洗。

d. 弓:手指弓起,讓指背與手心互相搓揉。

e. 大:搓洗大拇指與虎口。

f. 立:指甲容易藏污,可與手心互相搓揉。

g. 腕:搓洗手腕。


(2). 避免生水、生食,可以預防細菌感染。

避免生水:手搖飲的冰塊、刨冰,有可能被污染。

避免生食:壽司、燒烤、海鮮,是常見容易受污染的。


(3). 清淡飲食,避免太油、辛辣。

(4). 輪狀病毒,目前有口服疫苗。出生滿2個月可以接種。

(5). 益生菌有幫助,但要留意成分,不要吃到含有瀉藥成分的。


2. 腹瀉是什麼?

腹瀉(Diarrhea),拉肚子,拉水。

肚子一陣一陣痛,突然有便意感,坐上馬桶,一下子就大出一堆軟便稀便,這就是腸子蠕動太快,引起腹瀉,身體會有的感覺。


腹瀉有國際通用的定義,如下:

a. 什麼樣的大便,算是腹瀉?

大便不成形,一天解超過3次,就是腹瀉。

b. 腹瀉要注意持續的天數。

2個禮拜以內,算是急性腹瀉;超過4個禮拜,算是慢性腹瀉。


3. 腹瀉是如何產生的

腹瀉由不同的因素造成,治療方式會不同。

有以下幾種可能:

a. 滲透性腹瀉(Osmotic Diarrhea):水分滲進腸子內,引起腹瀉。不吃任何東西,讓腸子裡面沒有食物,腹瀉就會停止。

b. 分泌性腹瀉(Secretory Diarrhea):腸子分泌水份,造成腹瀉。水瀉,一直拉水,拉不停。

c. 滲出性腹瀉(Exudative Diarrhea):黏膜發炎,引起腹瀉。可能人會發燒、大便有出血。

d. 蠕動失調性腹瀉(Motility disturbance):小腸蠕動太快或太慢,大腸蠕動太快。


4. 腹瀉有哪些原因?

a. 病毒諾羅病毒(Norovirus)、輪狀病毒(Rotavirus)、腺病毒(Adenovirus)等。

病毒造成的腹瀉,俗稱"腸胃型感冒",也就是"病毒性腸胃炎"。

病毒感染,會引起頭痛、發燒、疲倦、肌肉酸痛。

腸胃發炎,會引起噁心、腹脹、腹痛、上吐下瀉。

其中,輪狀病毒會水瀉,諾羅病毒會噴射性嘔吐。

病毒感染,最常見的原因,是吃到被汙染的食物,容易被污染的有下列:

沙拉、三明治、冰品、水果、生鮮魚貝類


b. 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大便可能會有血、黏液。

c. 寄生蟲:梨形鞭毛蟲(Giardia)會爆發性腹瀉。

d. 食物過敏:海鮮過敏、乳糖不耐症。

e. 藥物

抗生素,會破壞腸道菌相,導致腹瀉。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可能導致顯微鏡性結腸炎(Microscopic Colitis)。


f. 自體免疫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IBD)。

g. 腸躁症(IBS)。會造成大腸蠕動太快。

h. 大腸腫瘤

i. 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導致小腸蠕動太快。


5. 腹瀉需要做檢查嗎?

一般輕微的腹瀉,1、2天就好了,但如果有以下情形,要盡快就醫:

a. 時間超過一週

b. 血便

c. 噁心嘔吐

d. 發燒

e. 腹痛



檢查包括:

a. 如果腹痛明顯,考慮做糞便培養。

b. 如果大便有血,或是腹瀉超過4個禮拜,建議做大腸鏡檢查。


糞便呈現綠色是正常的,那是膽汁的顏色。


6. 腹瀉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腹瀉對身體的傷害,主要是來自於水分流失,身體脫水,在成年人身上,會有頭暈、無力的感覺。

幼童脫水,會煩躁不安、嗜睡,如果從嘴巴喝得不好,無法及時補充水分,可能會危及生命,要小心處理。


非藥物治療如下:

a. 暫時不吃東西,讓腸胃休息。原則上,不餓就不吃。

b. 補充水分,避免脫水。可以喝運動飲料,一定要稀釋。

c. 補充電解質,可以吃鹹餅乾。

d. 吃好消化的食物,像是稀飯、吐司、蒸蛋、蒸魚、瘦肉

e. 避開乳製品、咖啡、高纖食品、太油和辛辣食物。



7. 腹瀉有哪些藥物治療?

a. 抗生素:治療細菌、寄生蟲感染。

b. 益生菌:如果是吃抗生素導致腹瀉,益生菌有幫助。

c. 止瀉藥:loperamide,一天拉超過3次可以使用,細菌感染的患者要小心使用。

d. :缺乏鋅會讓腸子免疫力下降。補充鋅,可以改善腹瀉。


8. 腹瀉治療有沒有副作用?

小於3歲的幼童,使用止瀉藥,可能會有腸阻塞、嗜睡的副作用,要小心。




參考資料:

JAMA. 2016;315(24):2712-2723.

【胃潰瘍】的5個預防方法!

【胃潰瘍】的5個預防方法!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胃潰瘍】的5個預防方法! 
3. 胃潰瘍有哪些症狀?
4. 胃潰瘍是如何產生的?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胃潰瘍】的5個預防方法。

1. 【胃潰瘍】的5個預防方法!

a. 戒菸戒酒

b. 飲食規律

c. 清淡飲食:避免辛辣。避開酸的食物,像是鳳梨、檸檬、橘子、番茄、奇異果。

d. 吃止痛藥、阿斯匹靈時搭配胃藥,最好搭配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

e. 治療幽門桿菌,首選4重療法,4種藥,不是3種。


2. 胃潰瘍是什麼?

皮膚擦傷會有傷口,胃潰瘍(Peptic ulcer)就是胃黏膜有傷口。


3. 胃潰瘍有哪些症狀?

你以為會痛才有胃潰瘍嗎?

其實,淺淺的潰瘍是不會痛的。盧俊良醫師在2004年發表的文章中,就發現在台灣,大約三分之二的胃潰瘍都不會痛,還幫它取了個名字,叫做沉默的潰瘍(Silent Peptic Ulcer)。



胃潰瘍的疼痛,位在上腹部,可能在飯前或飯後,還有半夜。

大都是一陣一陣的,有的時候會痛,痛一下子又不痛了。

如果疼痛明顯,要趕快就醫治療。


胃潰瘍可能有以下症狀:

a. 胃的症狀:上腹部疼痛、背部痛、腹脹、噁心嘔吐。

b. 貧血的症狀:頭暈、無力。

c. 出血的症狀:解出黑色大便、吐咖啡色的血。


4. 胃潰瘍是如何產生的?

a. 胃酸增加。

b. 胃黏膜保護層減少。

c. 胃受到胃酸侵蝕,出現傷口。


5. 胃潰瘍有哪些原因?

a. 吃東西的時間和吃的量不規則。

b. 辛辣、飲酒、抽菸。

c. 壓力、疲勞。

d. 細菌:幽門桿菌(HP)感染,破壞了胃黏膜保護層。

e. 藥物: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阿斯匹靈(Aspirin)、類固醇,破壞了胃黏膜保護層。


6. 胃潰瘍需要做檢查嗎?

如果有下列情形,建議盡快就醫檢查:

a. 年齡大於60歲

b. 家人有胃癌病史

c. 體重減輕

d. 吃東西容易飽(Early Satiety)

e. 吞嚥困難

f. 吐血、解黑便

g. 貧血症狀,例如頭暈

h. 嘔吐



檢查包括以下:

a. 量血壓、心跳:確認收縮壓(SBP)。

b. 抽血檢查:血色素(Hb)、尿素氮(BUN),用於腸胃道出血危險程度評分(Glasgow-Blatchford Bleeding Score)。

c. 胃鏡檢查:胃鏡能檢查食道、胃、十二指腸。

在幽門桿菌感染的人身上,常會發現十二指腸也有潰瘍。

d. 幽門桿菌檢驗:幽門桿菌感染,不只會造成胃潰瘍,也會導致胃癌。

檢查方式有尿素吹氣(Urea Breath Testing)、糞便抗原(Stool Antigen Testing)、快速尿素酶(Rapid Urease Testing)、切片檢查。其中快速尿素酶和切片檢查需要透過胃鏡(EGD)。

尿素吹氣檢查前2個禮拜,不能吃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會造成檢驗偽陰性,H2-blocker則不影響。

如果檢查出細菌感染,需要吃抗生素治療。

e. 止血治療:潰瘍太深,傷到血管,會造成胃出血。

解出黑色大便、吐咖啡色的血,就需要做胃鏡針對潰瘍做止血。

f. 切片病理檢查切片檢查用來診斷胃癌。

如果懷疑胃潰瘍是腫瘤造成,務必做切片檢查。


7. 胃潰瘍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a. 清淡飲食,軟質飲食。例如:飯、麵、麵包、蛋、湯、豆漿。

b. 少量多餐。

c. 避免乳製品、咖啡,因為胃酸分泌會增加。


8. 胃潰瘍有哪些藥物治療?

如果沒有吃藥,胃潰瘍很難自己好。

胃潰瘍患者,每天規則服藥,讓潰瘍傷口癒合,時間約需要3個月到4個月。

疼痛感會先消失,然後潰瘍會慢慢癒合。


藥物如下:

a. 胃酸抑制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H2-blocker。

b. 胃酸中和劑

c. 抗生素:用來殺幽門桿菌。

幽門桿菌治療,因為抗生素的抗藥性越來越嚴重,治療方式一直有更新,如果醫師沒有更新知識,那麼患者也只好自己留意。

如果第一線治療失敗,會因為抗藥性,只能再選第二線治療,相當棘手。

根據2022年馬斯垂克共識第6版(Maastricht VI):

台灣的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抗藥性已經大於15%。

幽門螺旋桿菌第一線治療,推薦非鉍劑4重療法(Non-bismuth Quadruple Therapy),其中包括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克拉黴素和阿莫西林(Amoxicillin)和甲硝唑(Metronidazole),為期14天,4種藥,不是3種。


有胃潰瘍,仍然可以吃益生菌或B群,但益生菌和B群對胃潰瘍的幫助不大。


9. 胃潰瘍治療有沒有副作用?

a.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如果吃藥超過6個月,可能會造成鈣、鐵、鎂、維生素B12的吸收不良,可以額外再吃補充品。

b. 抗生素:抗生素會破壞腸道菌相,造成輕微腹瀉。也會引發味覺改變。停藥後會復原。


10. 胃潰瘍要追蹤嗎?

大於1公分的潰瘍,4個月藥物療程結束後,需要追蹤胃鏡,看傷口癒合是否良好,癒合不良,會造成出血或胃穿孔。


11. 胃潰瘍會變胃癌嗎?

如果擔心胃癌,首先,先做胃鏡檢查,用攝影機觀察潰瘍,看是否有癌變,如果高度懷疑,要做切片病理檢查。

如果發現有幽門桿菌感染,盡快完成抗生素殺菌治療,因為幽門桿菌會致癌。




參考資料:

Am J Med. 2019 Apr;132(4):447-456.

Gut. 2022 Aug 8:gutjnl-2022-327745.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上腹脹】,脹氣?原因是什麼?怎麼辦?

【上腹脹】,脹氣?原因是什麼?怎麼辦?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關於【上腹脹】,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3. 上腹脹是如何產生的?
4. 上腹脹有哪些原因?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關於【上腹脹】,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關於【上腹脹】,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a. 上腹脹如果合併頭暈或體重減輕,應該做抽血胃鏡檢查。

b. 上腹脹如果合併腹瀉,應該做大腸鏡檢查。

c. 長期腹脹,需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d. 非藥物治療有:調整飲食、多活動身體、規律作息、益生菌。

e. 預防方式有:細嚼慢嚥、根除幽門桿菌、戒菸戒酒、正念減壓。


2. 上腹脹是什麼?

上腹脹是一種簡單的說法,如果把它分得詳細一點,用國際通用的標準來說,根據羅馬準則IV(Rome IV Criteria),可以留意是否有以下這些情況:

a. 吃完飯後覺得脹(Postprandial Fullness)。

b. 吃沒幾口就覺得飽(Early Satiety)。


其他還有:

c. 上腹部像吹氣球那樣鼓出來(Abdominal Distension)。

d. 上腹部脹氣,一直打嗝(Belching)。

e. 上腹部悶脹,不是痛,但持續有不舒服的感覺。


3. 上腹脹是如何產生的?

上腹脹,可能是由一系列的原因,環環相扣造成,常見如下:

a. 腸道中的細菌製造出太多氣體,包括甲烷(CH4)、氫氣(H2)、二氧化碳(CO2)。

b. 腸道蠕動異常,導致局部脹氣。

c. 便秘,導致氣體出不去。

d. 神經敏感,常見於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會對於胃、腸被拉扯的感覺較為敏銳。


4. 上腹脹有哪些原因?

a. 最常見的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當腹脹反覆發生3個月,做了胃鏡,而且沒有發現明顯病灶,就符合羅馬診斷準則,可以確定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b. 胃發炎、胃輕癱、胃出口阻塞。胃的問題,可以透過胃鏡檢查出來。

c. 肝臟腫瘤、腹水、膽結石。超音波可以檢查出來。

d. 飲食因素:乳糖不耐症、果糖不耐症、麩質過敏。

e. 便秘。

f. 腸躁症(IBS)。

g.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


5. 上腹脹需要做檢查嗎?

a. 如果合併頭暈或體重減輕,要懷疑貧血和吸收不良,應該做抽血和胃鏡檢查。

b. 如果合併腹瀉,應該做大腸鏡檢查。

c. 長期腹脹,需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d. 如果合併噁心嘔吐,應該做胃排空檢查(GES)。


6. 上腹脹有哪些非藥物治療?

a. 調整飲食:避開會在大腸內發酵的成分,例如:乳製品、果糖、膳食纖維和山梨糖醇。

b. 多活動身體:能促進胃腸蠕動。

c. 規律作息

d. 益生菌:挑選時注意成分標示,看是否添加藥物。


7. 上腹脹有哪些藥物治療?

a. 胃酸抑制藥物: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H2接受器拮抗劑。

b. 促進腸胃蠕動藥物:Mosapride、Domperidone。

c. 三環抗憂鬱劑(TCA):可以用來治療功能性腹脹。

d. 緩解痙攣藥物:可以用來治療腸躁症,但可能會讓腹脹變嚴重,不建議常常使用。

e. 瀉藥:治療便秘。


8. 上腹脹要怎麼預防?

a. 吃東西時,如果吞下太多空氣,容易造成一直打嗝。

專心吃東西,細嚼慢嚥,可以預防。

b. 家人如果有幽門桿菌感染,可能會互相傳染,應一同進行殺菌治療。

c. 吃太酸、太辣,抽菸、喝酒,容易造成胃黏膜受損。 

d. 熬夜、壓力、焦慮,會讓胃黏膜保護層分泌減少,容易引發胃發炎。

e. 小心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這類止痛藥容易造成胃黏膜受損。




參考資料:

Gastroenterol Hepatol (N Y). 2011 Nov; 7(11): 729–739.

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

關於【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關於【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作者:陳立書



目錄

1. 關於【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3. 胃鏡有哪些種類?
4. 胃鏡怎麼做?
15. 胃鏡,多久要追蹤?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不管你去醫院、診所、健檢中心,做【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關於【胃鏡】,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a. 舒眠、無痛的胃鏡,可以舒適地、不趕時間、仔細檢查。

b. 大部分的人做胃鏡是安全的,若是醒著做,仍可能因為嘔吐反射,導致黏膜受傷。

c. 醒著做胃鏡,謹記:「肩膀放鬆,深吸氣、嘴巴慢慢哈氣數到10,不吞口水。」

d. 下面幾種情況,需要做胃鏡檢查:長期胃食道逆流、黑便、嘔吐、吐血、體重減輕、吞嚥困難、腫瘤指標異常、家人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e. 做胃鏡,認明雙專科:肝膽腸胃專科內視鏡專科


2. 胃鏡是什麼?

全名是上消化道內視鏡(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EGD),其中包括了檢查食道、胃、十二指腸。

可以想像是一條軟管,前面有攝影鏡頭。


3. 胃鏡有哪些種類?

a. 一般胃鏡:一條管子,前面有攝影機,可以獲得高解析度影像。

b. 內視鏡超音波(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胃鏡前端同時有超音波探頭,可以用來評估病灶深度,常用於診斷黏膜下腫瘤(Submucosal Tumor)和早期胃癌。

c. 影像強化內視鏡(Image-enhanced Endoscopy):包括色素內視鏡(Chromoendoscopy)、放大內視鏡(Magnifying Endoscopy)、窄頻影像(Narrow Band Imaging),可以用來診斷早期癌,和預測侵犯深度。


4. 胃鏡怎麼做?

a. 傳統方式,醒著做,優點是快速:

從嘴巴做,喉嚨會噴麻醉藥。從鼻孔做,喉嚨會噴麻醉藥,鼻孔也會塗麻醉藥。

接著,左側躺,從嘴巴做會含口咬器,開始吞入胃鏡時,肩膀放鬆,深吸氣、嘴巴慢慢哈氣數到10,過程中不吞口水,眼睛看向床,讓口水往低處流出來,以免嗆咳。過程約5分鐘。


b. 麻醉方式,睡著做,優點是舒適:

舒眠、無痛的胃鏡,先打點滴,從點滴給麻醉藥,一點點頭暈後便會睡著,醒來時檢查已結束。

麻醉後3小時不能騎車、開車。需有人接送。


5. 胃鏡危險嗎?

下列幾種狀況屬於高危險

a. 吐血:吐出鮮紅色的血,做胃鏡目的是為了止血,如果遇到大出血,像是食道靜脈瘤破裂(Esophageal Varices Rupture)、或是胃潰瘍出血(Gastric Ulcer Bleeding),都是很危險沒錯,不過如果沒有做胃鏡止血,會有生命危險。

b. 很喘:胃鏡過程中,口鼻會有分泌物,如果原本就很喘,在胃鏡過程中,容易造成缺氧,需要隨時監測血中氧氣濃度(SpO2)。

c. 無法配合:胃鏡過程中,需要維持身體不動,如果一直翻身反抗,可能會造成食道拉扯裂傷,導致大出血,也可能會嗆入分泌物,造成窒息。


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做胃鏡是安全的,下面解釋一些謠言

a. 會捅破:胃鏡前端是鈍的,不會把器官捅破。謠傳有人做完胃鏡,結果哪裡破了,也都是因為疾病所造成,像是有憇室(Diverticulum)或是腫瘤(Tumor),如果是這些狀況,沒有做胃鏡診斷出來,也會有生命危險。

b. 會受傷:胃鏡由醫師操作,動作輕柔謹慎,並不會造成受傷。但如果是傳統方式,醒著做,則可能因為嘔吐反射(Gag Reflex),劇烈且反覆的嘔吐,導致黏膜與管子劇烈摩擦,導致黏膜受傷,做完胃鏡喉嚨痛,甚至有些人會食道裂傷,造成少量出血。

如果發生嘔吐反射,為了縮短不舒服的時間,和避免受傷,醫師會提早結束檢查。


6. 做胃鏡很痛嗎?

如果是傳統方式,醒著做,可怕的不是痛的感覺,實際上,是可能分泌物太多,造成呼吸困難,持續作嘔的難受感覺。

如果難受,謹記下面口訣:

「肩膀放鬆,深吸氣、嘴巴慢慢哈氣數到10,不吞口水。」


7. 做胃鏡前要準備什麼?

a. 檢查前要空腹,不吃、不喝水至少8小時。以免胃鏡過程中,胃部食物造成嗆入。

b. 因為是侵入性檢查,會填寫檢查同意書

c. 會活動的假牙需先取下。以免脫落吞入。

d. 如果有藥物過敏、青光眼、心肺病史、服用抗凝血劑,要先告訴醫師。


8. 胃鏡為什麼重要?

下面幾種情況,建議做胃鏡:

a. 長期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如果超過半年,需要檢查胃鏡,看是否有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因為巴瑞特氏食道,有幾十倍的食道癌風險。

b. 黑便:胃潰瘍出血,血碰到胃酸,會呈現咖啡色,解出糞便時,會呈現深黑色。懷疑胃潰瘍出血,需要做胃鏡止血。

c. 嘔吐:食物會吐出來,表示下不去,比如說腸阻塞,需要做胃鏡,診斷阻塞的位置和原因。

d. 吐血:需要做胃鏡止血。

e. 體重減輕:需要做胃鏡,排除癌症的可能。

f. 吞嚥困難:食物吞下不去,可能食道有狹窄(Esophageal Stricture)、阻塞,需要做胃鏡診斷。

g. 腫瘤指標異常:做胃鏡能診斷早期癌。

h. 家人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幽門桿菌會導致胃發炎、胃潰瘍、甚至長出胃癌。家人可能互相傳染,建議同步進行胃鏡診斷與治療。

i. 有很多息肉的人(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若是有容易癌變的息肉,需做胃鏡切除。

j. 移除異物(Removal of foreign body):誤吞魚刺、骨頭、電池、假牙、鋁箔包裝,需做胃鏡移除。


9. 經鼻胃鏡有什麼缺點?

極細胃鏡,也就是經鼻胃鏡,和一般胃鏡相比,雖然細是優點,同時也有缺點:

a. 因為管子細軟,容易損壞。

b. 解析度較差,影像不夠清晰。

c. 打氣慢、抽取力道弱,導致檢查時間延長。

d. 工作通道太窄,無法止血或切除大顆息肉。

e. 管子細軟,某些角度受限,造成檢查死角。


10. 胃鏡要找誰做?

認明雙專科:肝膽腸胃專科內視鏡專科

肝膽腸胃專科醫師,在受訓階段,比起其他科別,操作的胃鏡數量,和見過的案例,都多上許多,自然經驗豐富。

累積上千例的胃鏡、大腸鏡操作後,才具備資格參加內視鏡專科考試。考試中除了確認醫師的胃鏡/大腸鏡技術,也會檢視醫師是否能判斷早期癌症。


11. 胃鏡可以檢查食道哪些問題?

胃食道逆流、賁門鬆弛、食道潰瘍食道靜脈瘤食道癌


12. 胃鏡可以檢查胃部哪些問題?

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胃憇室、胃癌


13. 胃鏡可以檢查十二指腸哪些問題?

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腫瘤。


14. 做胃鏡可以請保險嗎?

大多數情況,如果有切息肉,可以申請私人保險。


15. 胃鏡,多久要追蹤?

a. 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 BE),每年做一次胃鏡,追蹤胃食道交接處(ECJ),看是否有癌變(dysplasia)。

b. 胃、十二指腸潰瘍較深的話,建議4個月後,再次追蹤胃鏡,看潰瘍是否已經癒合。

c. 很多息肉的人(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每年追蹤一次,針對大顆的息肉做切除,化驗是否癌變。




參考資料:

Gastrointest Endosc. 2015 Jan;81(1):17-30.

胰臟癌指數CA-199偏高,我有胰臟癌嗎?

胰臟癌指數CA-199偏高,我有胰臟癌嗎?

作者:陳立書




100位CA-199偏高的人當中,只有1位是真的有胰臟癌。


如果CA-199偏高,首先應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


要注意的是,腹部超音波,不容易看清楚胰臟的每個角落,因為腸胃氣體會遮蔽超音波訊號。


若要詳細檢查,下一步建議進行腹部磁振造影(MRI)或電腦斷層(CT)。


關於【腹部超音波】,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關於【腹部超音波】,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作者:陳立書



目錄

2. 超音波是什麼? 
15. 腹部超音波,多久要追蹤?


先直接把重點告訴大家,不管你去醫院、診所、健檢中心,做【腹部超音波】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1. 關於【腹部超音波】,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a. 做腹部超音波前,先空腹8小時(可以喝水),再做檢查。

b. 腹部超音波,是很重要的診斷工具。人有不舒服到診所,應該做超音波檢查。

c. 建議在診間,事先告知醫師要追蹤的部位,讓醫師能仔細檢查。

d. 胃腸常常有氣體,超音波無法看清楚。要檢查胃、腸,仍需要做內視鏡

e. 建議由肝膽腸胃專科醫師,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並定期追蹤


2. 超音波是什麼?

用聲波產生影像,因為人耳接收不到,所以叫做超音波(Ultrasound, US)。

專業術語叫做sonography,特色是體積小,攜帶方便,操作快速,而且沒有輻射線風險。


3. 超音波有哪些種類?

超音波,幾乎可以檢查身上任何部位,但為了檢查不同器官,使用的儀器不同,操作的醫師專精科別也不同。


種類如下

a. 心臟內科:心臟超音波。
b. 風濕免疫科、復健科、骨科:骨骼肌肉超音波。
c. 神經內科:頸動脈超音波、穿顱超音波。
d. 婦產科:胎兒超音波。
e. 新陳代謝科:甲狀腺超音波。
f. 胸腔科:胸腔超音波。
g. 乳房外科:乳房超音波。
h. 肝膽腸胃科:

腹部超音波:檢查肝、膽、胰、脾、腎。

對比顯影劑超音波(contrast-enhanced US):用來分辨疑似腫瘤病灶。

肝纖維掃描儀(elastography):用來判斷是否有肝纖維化。


4. 超音波怎麼做?

舉腹部超音波為例,

首先,先平躺,衣服掀開,露出腹部。

再來,腹部塗上凝膠,凝膠水洗就掉了。

一個塑膠探頭,輕壓在腹部做檢查。

要配合深吸氣和閉氣,讓檢查更仔細。


5. 做腹部超音波前要準備什麼?

如果有吃東西,膽囊會將膽汁排出,膽囊會扁掉,像是膽囊息肉這種比較小的病灶,就無法檢查了。

建議如果要完整檢查,先空腹8小時(可以喝水),再做超音波檢查。


要注意的是,

如果平常有在吃慢性病藥物,檢查前仍然可以服用。

如果餓太久,低血糖,造成頭暈不適,要趕快跟護理師說,可以優先檢查,或是喝糖水。


6. 腹部超音波為什麼重要?

首先,肝膽胰脾腎,如果長腫瘤,當腫瘤很小時,是不會有症狀的。

更何況當人不舒服,比如說想吐、腹痛、腹脹,腹部超音波,是很重要的診斷工具。


再來,一般觸診,壓壓肚子,可以大概推測一下,不舒服的是哪個器官。

如果是用超音波觸診(abdominal palpation guided by US),便可以精確定位不舒服的器官。

舉個例子,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右上腹痛,一般來說,右上的器官有肝和膽,做了超音波,發現她是臟器逆位(situs inversus),胃不在左上腹,而是在右上腹,後續安排胃鏡,證實是胃潰瘍導致她疼痛。


沒做超音波,膽結石可能誤診成胃發炎。

沒做超音波,肝臟腫瘤可能誤診成胃脹氣。

沒做超音波,腸阻塞可能誤診成腸胃炎。


7. 腹部超音波有什麼缺點?

首先,超音波檢查非常花時間,因為影像只能呈現扇形切面,要把器官每個角落都看清楚,熟練的腸胃科醫師,也需要至少5分鐘仔細檢查。

一般在診間,為了避免患者久候,會針對不舒服的位置檢查,難以確保肝膽胰脾腎每個角落都檢查到。

舉例來說,如果有膽囊息肉,或是有肝臟血管瘤,要追蹤,建議在診間,事先告知醫師,讓醫師能針對要追蹤的部位,仔細檢查。


再來,超音波容易受氣體影響畫面,一但有氣體,影像會呈現一片黑色。

胃腸常常有氣體,便無法看清楚胃、腸內部。

要檢查胃、腸,仍需要做內視鏡。

因為胃腸常常有氣體,胰臟的尾端,常會被氣體擋住,而無法看清楚。

Ca-199升高的患者,如果想要知道胰臟有沒有腫瘤,更精確的檢查,仍建議做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

無法配合深呼吸的患者,肝臟上方靠近橫膈膜的地方,會被肺部氣體擋住,看不清楚。


8. 腹部超音波要找誰做?

肝膽腸胃專科的醫師,在訓練過程中,操作過的腹部超音波次數,和看過的案例,比其他科別多非常多,經驗也就比較豐富。


這裡有兩個問題提供給你們,可以用來測試看看,幫你們做超音波的醫師。

當發現肝臟有水泡(或腫瘤),問:「請問我的水泡(或腫瘤),在肝臟哪一葉?」

當發現肝臟有脂肪肝,問:「請問怎麼分辨我的脂肪肝,是輕度/中度還是重度?」


9. 超音波可以檢查肝臟哪些問題?

肝硬化(cirrhosis)、脂肪肝(steatosis)、肝腫瘤(tumor)、肝水泡(cyst)、肝膿瘍(abscess)、肝內膽管脹大。


10. 超音波可以檢查膽囊哪些問題?

膽發炎、膽結石(stone)、膽息肉(polyp)、膽沙。


11. 超音波可以檢查胰臟哪些問題?

胰管脹大、胰臟腫瘤。


12. 超音波可以檢查脾臟哪些問題?

脾腫大、脾腫瘤、脾膿瘍。


13. 超音波可以檢查腎臟哪些問題?

腎水泡、腎水腫(hydronephrosis)、腎結石、腎腫瘤。


14. 超音波還可以檢查腹部哪些問題?

腹水(ascites)。


15. 腹部超音波,多久要追蹤?

a. 肝硬化,3個月做一次超音波,看有沒有腹水,有沒有長肝腫瘤。

b. B型肝炎、C型肝炎患者,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看有沒有肝纖維化,有沒有長肝腫瘤。

c. 脂肪肝合併肝功能異常,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看有沒有肝纖維化。

d. 肝臟良性腫瘤,像是常見的肝臟血管瘤(Hemangioma),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

如果肝臟血管瘤追蹤發現,長大到超過3公分,建議到醫院安排電腦斷層(CT)檢查。

e. 膽囊息肉,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

如果追蹤發現,膽囊息肉大於1公分,建議安排電腦斷層檢查,考慮切除膽囊。

f. 膽囊結石,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

如果右上腹部會痛,就提早檢查,看膽囊有沒有發炎。如果膽囊發炎,要考慮切除膽囊。

g.腎臟良性腫瘤,像是常見的血管肌肉脂肪瘤(AML),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

如果AML大於4公分,而且每年變大超過0.5公分,要做電腦斷層,考慮切除腫瘤。

h. 腎臟結石,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

如果腰側會痛,就提早檢查,看腎臟有沒有水腫,水腫代表結石阻塞了輸尿管,後續需要看泌尿科,做體外震波碎石(ESWL)。




參考資料:

GE Port J Gastroenterol. 2018 Nov; 25(6): 308–316.

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怎麼選擇?

怎麼選擇?

作者:陳立書




[選擇那個能擁有最多選擇的]

我喜歡網球。網球的規則就是把球放進界內,這種不能越線的規矩,深得我心。對於該如何生活,我有許多想法和規矩。上班前得吃早餐,每天盡量只洗一次澡,每兩天運動一次,諸如此類的細節,各種界線。

網球越線,出界,out,失分,輸。書,越線,out,失敗,人生出局。

網球,如果練習時只想著把球送進界內,是打不出致勝球的。較好的做法是,先將力道提升,轟出界外,有了這樣的力量後,再收一點力,將球控制在底線附近。

如果說,人天生總先規避損失,那麼努力不越線的我,是在避免失敗,還是因為缺乏嘗試,而錯失許多機會呢?

比賽有輸贏,但人生是賽局嗎?關係是賽局嗎?

勝敗輸贏,守規矩與否,成敗與否,被套上因果關係,也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走到十字路口時,疑惑太多,不知該如何選擇,我也只能,選擇那個能擁有最多選擇的。


[選擇外在或內在目標]

有一個觀點在我腦中:我應該要不斷設定一個新的並且可以達成的目標,以不斷進步。

如果設定的是外在目標,對於未來是否能夠達成目標的念頭會製造焦慮,而回顧過去已達成的目標這樣名為成就感的念頭會製造興奮。或焦慮或興奮的情緒會伴隨身體感覺,我可能因著這個感覺(feeling)而勇敢地(gut)直覺地(gut feeling)調整或改變目標,或只是將目標切分階段,只為了讓這個感覺趨近於一種伴隨痛苦的舒服,像是按摩的痠痛與放鬆。大目標得到大焦慮大興奮大痠痛,小目標得到小煩惱小開心小放鬆。這樣看來,這種永遠不滿足的心理所產生的焦慮感和對於持續進步的興奮感是同一種感覺的不同詮釋,只是加上時間的錯覺。

如果設定的是內在目標,放下外在目標那種失去甚麼的念頭會製造失落與痛苦,而自我的消融會達到自在與平靜。或不捨或平靜,我可能在外在目標與內在目標間擺盪,就像是創傷治療般,在過去與現在之間來回擺盪。或許會瞥見,一切外在的成敗得失都是新鮮如初見,沒辦法也無需去解讀為什麼事情這樣發生,外在目標的達成或不達成只是自然而然,無須控制勉強也無法操縱強求,也只能臣服。

人生總是會到一個階段,當選擇外在或內在目標時,也只為了讓這個感覺趨近於一種伴隨痛苦的舒服。


[薛西弗斯溜滑梯]

薛西弗斯推著巨石上山;孩子玩溜滑梯。同樣沒有可以明說的意義。推著巨石上坡的目的就是推著巨石上坡;溜滑梯的目的也只是溜滑梯。巨石滾回原地;孩子溜回低處。卻是不一樣的情緒。

在我轉換工作跑道的期間,要從舊地方離職,準備面試新工作,以及即將面對新地方的適應期,我時常因為身心的遲疑和擾動而焦慮。正好八週正念課程就落在這個時候,輕巧剛好地,銜接了所有沒有規劃的安排。換工作的壓力壟罩,擔心的想法不斷,然而當那最令人擔憂的會談結束時,我才驚訝地發現這幾個月下來事情總是順利地發展,腦中的耳語擔憂都不是真實,也只在過程中徒增不必要的壓力,慶幸我最後能了解這點。回頭來看,只有感謝,水到渠成。

網球雙打比賽,與其自己在場上拿下最多分致勝球,不如讓其他三位球友都在場上盡情發揮,才能達到一起成就一場比賽的喜悅。一群人去唱歌,與其自己點些冷門歌曲一枝獨秀,不如幫其他人伴聲歡呼炒熱氣氛,才能達到賓主盡歡的共鳴。這樣時常覺察身旁的人是否也「樂在其中」,無關乎自己能否證明甚麼,甚至多半是自己願意捨棄些甚麼,其實更能體現生命的品質。人生旅途中,如何做出取捨,我想是為了達到,身邊所愛的人快樂的最大值。與其自己成天埋首追求人生的成就或靈性高度,不如真實地承認不該讓所愛的人為自己犧牲,或至少,只是成全自己愛的人,單純的快樂。

人生的許多選擇,在旁人看來,像極了推著巨石堅持了好久,卻又突然轉身溜下了滑梯。那是薛西弗斯溜滑梯,他突然明白推巨石不為了登峰,就這樣看著石頭滾落,再跟著一躍而下,打破神話般地永劫回歸。或許旁人看來仍會感到絕望,誰叫我們把孩子做的許多事,都看成了薛西弗斯。

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預防大腸癌的五大關鍵

預防大腸癌的五大關鍵

作者:陳立書



1. 用大腸鏡找出小息肉,並且完整切除。

大腸癌是從早期癌慢慢長成晚期癌,息肉就是大腸長出異常的增生,但是還沒長成癌症。

將息肉完整切除,就能杜絕大腸癌。


[延伸閱讀] 大腸息肉能當場切除嗎?


2. 定期追蹤大腸鏡。

很小的息肉,可能在大腸鏡檢查中被漏掉,而沒有檢查出來。

定期3到5年追蹤大腸鏡,才能夠確保所有息肉在長成癌症前,都被切除。


[延伸閱讀] 為什麼要定期做大腸鏡?


3. 大便有血立即安排大腸鏡。

大便出血,如果只是當作痔瘡出血,而延誤了大腸鏡檢查,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延伸閱讀] 我大便出血,也做了痔瘡手術,為什麼還是有血?


4. 正值壯年者,用大腸鏡確保健康。

目前健保給付50歲開始,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無法有效地發現正值壯年的40歲至50歲發生的大腸癌。


[延伸閱讀] 想要早期發現大腸癌,只靠糞便潛血檢查是不夠的


5. 找尋信賴的醫師進行檢查。

大腸鏡的品質,決定在操作大腸鏡的醫師身上,要注意醫師的受訓機構,找到值得信賴的醫師。


[延伸閱讀] 內視鏡專科


2024年4月12日 星期五

想要早期發現大腸癌,只靠糞便潛血檢查是不夠的

想要早期發現大腸癌,只靠糞便潛血檢查是不夠的

作者:陳立書



目前健保給付50歲開始,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無法有效地發現正值壯年的40歲至50歲發生的大腸癌。

一旦錯過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時機,等到大便困難、大便有血時,才來做大腸鏡檢查,這時的腫瘤大小已經很大,要想治療,必須住院開刀切腸子,甚至必須合併化學治療



上圖,52歲女性,覺得最近大便比較困難,要上比較久,大便出來都有血,腸鏡一做,發現降結腸有腫瘤

後續轉診大醫院進行手術治療。

2024年3月21日 星期四

肝臟有水泡,嚴重嗎?

肝臟有水泡,嚴重嗎?

作者:陳立書






上圖,40歲女性,上腹脹、消化不良,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水泡,診斷是多囊性肝病(Polycystic liver disease)。

Q:水泡怎麼產生的?
出生就有的,是一種遺傳疾病。

Q:嚴重嗎?
好在這位患者沒有腎臟水泡。如果同時有多發性腎臟水泡,可能後續會有高血壓、腎衰竭。

當水泡太大,壓到旁邊的器官,比如說壓到胃,壓到小腸。就會產生症狀,包括上腹部痛、悶脹、吃食物容易脹、噁心感。

Q:要治療嗎?
水泡是良性的,但如果肝臟水泡太大而且破裂、內出血,或是壓迫到附近的腸子和胃,就得加以處理,硬化治療或外科手術。

2024年3月3日 星期日

一定要逼自己嗎?

一定要逼自己嗎?

作者:陳立書





[懷著疼痛活著]


媽媽說我從小「體弱多病」,和學校請假三天在家躺冰枕時,棉被像束縛衣,我是作繭自縛的人形生物,只能無助地呼吸,我經常害怕自己就這麼死去。


小學二年級,因為包皮過長,也不知道要翻開清洗,時常發炎,疼痛不已。母親和學校請了假,帶我去割包皮。手術台是張比想像中還小的桌子,脫下褲子躺上,屁股冰冷,媽媽在身旁握著我的手。我聽到一個年輕的男生聲音說:「打麻醉針,忍耐一下喔!」然後陰囊一陣疼痛,像是釘書針咬在上頭,接著感覺包皮被器械拉長,疼痛更加劇烈,我:「媽,好痛!」我有點被我哀號的語氣嚇到,但在第二次和第三次釘書針後,我幾乎是放聲大叫:「好痛!好痛!!!」媽媽:「這樣正常嗎?止痛藥是不是沒效?」醫生:「應該是有效的,但是他可能比較敏感。」我:「好痛!!!好痛!!!媽,救我,拜託,救我!」

這是第一次,母親的手臂被我用指甲掐出血印。這巨大的疼痛,提早到來的成人禮。


國中時,蛀牙,在從小矯正牙齒的牙醫診所補牙,醫生帶著手套的手放進我嘴裡時,總是濕濕的有消毒水的味道。補綴的填料會用一把槍型的器械照射,嘴巴會感覺有點熱度,但那次不只是熱,是越來越燙。我開始覺得痛,但我不敢移動,怕補綴的填料會脫落或移位,前功盡棄。我的嘴被撐成無法出聲的形狀,等到照射結束,疼痛非常明顯,我覺得整個臉頰都腫起來了。用鏡子一看,臉頰內側是一個大潰瘍,我從沒看過嘴裡有這麼大的傷口,接下來一整個禮拜,我口水沒辦法吞,食物無法正常咀嚼,因為實在是太痛了。


反覆經驗身體的痛,似乎讓我更能忍耐,我深信承受痛苦是生存所必須的。我於成長經驗中認識到身體承載痛苦的能力,當面臨情緒引發的不適時,仍勉強能維持理性思考。反思著失落,伴隨失落的身體感覺對我來說是無法逃避的,也只能吞下。或許正是如此,每當遭遇阻礙,考場情場職場,便閉著嘴吞下,已是我的本能,是生存的必須。而無論人們稱它是情緒智商,或是恆毅力,仍無法抹去那本質的無能為力,那不像是能學習來的能力,比較像是「因為我知道甚麼是更痛苦的,所以這沒甚麼。」。


你看起來並不痛苦,畢竟你一聲不吭。

你看起來並不脆弱,畢竟你活下來了。

求助,畢竟不是本能,至少不是你的。


[人生來就是要靠自己]


國小時,班上有一位男生,每個女同學都欣賞他。他外貌俊秀,長得高,運動神經好,成績保持前三名,說話時總是眾人焦點,而且笑聲不斷。這對我影響很大。


我有一個觀點:人生來就是要靠自己。這個觀點讓我為自己負責,為自己選擇。這個觀點讓我不主動和他人連結。和他人互動時,我內心常說不。我會覺得別人的情緒或困難是他的事,與我無關。當親人或伴侶和我互動時,我或許覺得自己冷漠是合理的。我有時也會覺得寂寞,但我總是能替自己找到些一個人的樂子。


這個觀點讓我對於“老師”有種想法,我覺得學習得靠自己,無法依靠他人。我直覺認為付費課程無法真正幫助人。真實的轉化,應該發生在個人自發的願意與主動。當我付錢,資訊、服務、洞見被我買來,我可能會因為付越多錢,而越覺得有價值。我覺得,人會因為一份情誼,由衷想協助另一個人,而自發地去教學、去帶領、去分享經驗,只為了移除學生面前的一些障礙。但並不會期待學生達成甚麼目標成就,當然也不會收費。


這對我影響很大,並不是他和我有過甚麼互動,而是他讓我知道甚麼是羨慕的感覺。當我見到一位各方面都如此優秀的同學,我有種動力想超越他。高中時,我和他同校不同班,我會在段考後偷偷比較考試成績。高中畢業後,知道他也一樣考上了醫學系。但我的心境不同了,我已不再在意他表現得如何了,只知道現在他也在台灣某處當個醫生。回想起來,心中殘餘的那絲羨慕之情,讓我明白,當初國小那樣的環境,對於學生是傷害多於教育,從考試、體育、美術、音樂、演講、幹部、到人際關係,每一樣都在強調競爭、鼓勵得獎。我實在納悶,當我回想國小和我同班的30幾位同學時,浮現的怎麼會是他,一位從來沒有和我說過話的班草。是那個環境,一所公立小學,強調勝者為王的氛圍,讓老師和學生只把注意力放在少數佼佼者身上,而其他人,包括我,成了背景。我想知道,這樣的佼佼者,成為了一位醫生,會怎麼樣看待患者,又會期待患者如何看待他,我想,我已經知道答案。


[要努力以達到優秀]


我有一個觀點:要努力以達到優秀。這個觀點讓我逼迫自己。小時候,當有壓力時,我會用力眨眼睛。我還會扳折各處關節,直到關節液蹦出劈啪聲。疲倦時,我會擠壓太陽穴來集中精神,有時配上冰開水和薄荷糖。閱讀試題,我會皺眉瞪視,怒瞠仇敵那般。藉由擠壓、扭曲、對抗自己的身體,我習慣用力追求,不論那個目標是我的或是他人期待的。

這樣地壓迫自己讓我身心不適。


如果,我接納自己如實地表現,或許,能輕輕安撫自己的胸口,說聲:「這就是我應得的。」

如果,我接受自己遲到,或許,能輕拍自己的肩膀,說聲:「謝謝我嘗試過了。」

如果,我允許自己不去妝點,或許,能靜靜看著鏡中自己的臉,說聲:「我已經完整無缺。」


[疼痛的意義]


妳的胃食道逆流,在提醒妳,要放過自己。


雖然我無法證明身體疼痛與心理壓力的關聯(比如說,"右膝痛"和"與妻子的口角",或是,"落枕"和"非去不可的應酬"),但若是能放下驕傲,只是為了照顧身體,而開始認真面對人際關係,面對那些造成壓力的關係,不逃避、勇敢地去處理,這樣,也就賦予了疼痛意義,賦予了生命意義。


面對疼痛,在被動等待藥效發揮之外,若是能主動探詢疼痛的意義,便開始一點一滴地,建立對人生的掌控感,對身體和心理的掌控感。


人生境遇,若是有了掌控感,多半能泰然面對。考試高分,覺得掌握了這門課;考試勉強及格,覺得掌握了讀書效率。申請上理想校系,覺得掌握了未來職業的門票;沒有上理想校系,覺得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掌握未來道路。成功安排孩子進入理想中學校,覺得掌握了孩子學習環境;孩子沒有進入首選學校,覺得可以靠教養掌握。疼痛緩解,覺得掌握了身體復原力;疼痛持續,覺得掌握了心理韌性。

2024年2月26日 星期一

我有胃癌嗎?

我有胃癌嗎?

作者:陳立書






上圖,67歲女性,上腹痛一週,胃鏡發現胃部有潰瘍,因為潰瘍深度較深,且有膨出感,我做了切片病理檢查,檢查結果發現是胃癌





做了胃鏡,結果發現是胃癌,這是大家都不樂見的結果,但也因為做了胃鏡,才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改善胃癌的預後。

胃鏡發現到胃有潰瘍,務必留意是否進行切片病理檢查,若沒有做病理檢查,把胃癌當作一般的胃潰瘍治療,會延誤病情。






上圖,81歲男性,上腹痛、噁心、嘔吐,胃鏡檢查發現是胃癌。

這位阿公,在服用胃藥後,覺得想吐、上腹痛的情況改善許多。

我向他的家屬解釋,這種情況,必須要到大醫院評估,看能否接受手術,因為胃癌已經造成阻塞,食物都下不去,所以會嘔吐。



胃癌

❓怎麼造成的❓

胃基因突變長出來的。

吃到致癌物,像是食物添加劑硝酸鹽。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造成基因突變。


❓有哪些症狀❓

上腹部痛、上腹部脹、噁心嘔吐、深色大便、全身倦怠。


❓能做些什麼來改善❓

首先接受手術或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少量多餐,吃容易消化的食物,細嚼慢嚥,均衡營養,清淡飲食。


❓有危險嗎❓

早期發現能提高胃癌存活率。


❓怎麼治療❓

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